慢性肉芽肿病

患儿男,12岁。因反复皮下肿块3年,复发10d入院。患儿于3岁起腿部出现疖肿,牙龈肿胀,左腹股沟淋巴结如鸡蛋大,伴发热,此后间隔数周反复出现腹股沟、腘窝、颈淋巴结肿大,如蚕豆至鸡蛋大,或伴头皮疖肿、皮下肿块、口角和唇周面颊小丘疹,每次均以抗感染和局部切开排脓后好转。

体液免疫:IgG12.20g/L,IgM0.77g/L,IgA0.53g/L,C31.04g/L,C40.33g/L。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基本正常。入院后第10天(病程第13天)行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试验:患儿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为1.5%,同时抽血查患儿父亲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为98.7%,患儿母亲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为25.7%(正常值90%,10%~90%为杂合子,10%可确诊慢性肉芽肿病),见图。患儿确诊为慢性肉芽肿病。

慢性肉芽肿病是一种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由于基因突变引起吞噬细胞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又称还原型辅酶II)氧化酶缺陷,导致吞噬细胞不能杀伤过氧化物酶阳性细菌与真菌,从而引起严重感染,发病率大约为l:。约70%慢性肉芽肿病为x一连锁隐性遗传(X—慢性肉芽肿病),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慢性肉芽肿病一般为男性患病,女性携带,偶见由正常x染色体失活所导致女性携带者患病的报道,以反复严重感染及器官肉芽肿形成为典型临床特征。传统筛查慢性肉芽肿病的试验方法为四唑氮蓝试验(NBT),慢性肉芽肿病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不能对十四酰乙酸佛波酯(PMA)或脂多糖刺激产生氧化反应,缺乏超氧离子产生,NBT不能转化为蓝黑色,使NBT试验阴性。近年来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试验,检测PMA刺激后中性粒细胞氧化功能,能够更快捷、准确诊断慢性肉芽肿病。基因分析发现突变或缺失可进一步确诊慢性肉芽肿病。

慢性肉芽肿病患儿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局部化脓性炎症,包括反复肺部感染、淋巴结炎、肝脓肿、骨髓炎、皮肤脓肿或蜂窝织炎等。几乎慢性肉芽肿病患儿均有肺部疾病,包括反复肺炎、肺门淋巴结病、脓胸及肺脓肿。

本病的治疗主要选用杀菌且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并发脓肿则需及时切开引流。本病的预后不良,约半数患者于7岁内死于全身感染。磺胺类药物可改善症状,使长期生存成为可能。

Failuretogeneratephagocytesderivedsuperoxideandrelatedreactiveoxygenintermediates(ROI)isthemajordefectinchronicgranulomatousdiseasecausingrecurrentinfectionsandgranulomatous







































白癫风医院怎么样
白癜风皮肤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zzbx/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