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情竹》--陈悦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作者信息:
医院YanhongRen代华平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年8月31日
女性,43岁,干咳8月,呈进行性加重。曾被诊断支气管炎给予抗生素治疗,但咳嗽持续恶化(加重)。她的生命体征正常,肺部查体显示两肺均有哮鸣音。白细胞计数(包括嗜酸粒细胞 数)正常。肺功能检查结果表明阻塞性改变,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支气管镜显示气管支气管粘膜中弥漫性结节(图A)。结节活检显示支气管粘膜嗜酸粒细胞浸润。未发现肿瘤、感染、血管炎或肉芽肿的证据。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通常肺功能检查结果正常,但因气管支气管粘膜中的弥漫性结节导致阻塞,这种阻塞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患者接受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吸入布地奈德治疗1个月。在治疗开始后1个月,随访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气管支气管粘膜中结节的大小显著减小(图B),复查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改变消失,患者的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因为小结节仍然可见,继续给予布地奈德吸入2个月,之后气管粘膜结节消失。随访6个月(治疗开始后)临床症状未复发。
关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EB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22%。EB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痰嗜酸粒细胞增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 的临床症状,干咳或咳少许白色黏液痰,多为白天咳嗽,少数伴有夜间咳嗽。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患者无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通气功能和呼气峰流速变异率正常,无气道高反应。EB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部分临床表现类似CVA,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痰嗜酸粒细胞增高是主要诊断依据(国内正常人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2.5%。)推荐以下诊断标准:(1)慢性咳嗽,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2)X线胸片正常。(3)肺通气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呼气峰流速平均周变异率正常。(4)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2.5%。(5)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6)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有效。EB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治疗后咳嗽很快消失或明显减轻。建议 ICS治疗,持续应用8周以上。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El服每天10-20mg,持续3-5d。如果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无效,应注意是否存在嗜酸粒细胞增高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如嗜酸粒细胞增高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半数以上的EB患者治疗缓解后会复发,合并鼻炎和持续性嗜酸粒细胞炎症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RenY,DaiH.EosinophilicBronchitis.NEnglJMed.Aug31;(9):.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