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脑科学日报
年9月15日
科学时讯
1,DevCell:黄勋团队揭示鸡视锥细胞中脂滴动态的调控机制
来源:BioArt
脂滴是一类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细胞保守的细胞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脂滴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也密切相关。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的交互作用参与了神经退行性过程,那么神经细胞为什么没有脂滴?如果神经细胞出现脂滴后有什么影响?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黄勋研究员团队揭示了鸡视锥细胞中脂滴动态的调控机制。
作者发现鸡视锥细胞中脂滴的数目受促脂滴融合蛋白CIDEA以及微管的调控,中心体蛋白Centrin通过SPDL1-L特异的定位在鸡视锥细胞的脂滴上,帮助脂滴锚定在视锥细胞内段的顶端。该研究揭示了鸡视锥细胞中脂滴动态的调控机制,提出脂滴动态变化影响视锥细胞感光。
2,NatureMedicine:使用抗衰老疗法清除大脑衰老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来源:Aging
细胞衰老是造成我们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此前的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也存在着这种衰老细胞。这些衰老细胞会加速神经细胞损失、促进炎症和记忆障碍。那么,清除这些衰老细胞,是否能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呢?近日,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和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特异性清除衰老细胞的Senolytics疗法在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中是安全的。Senolytics可以选择性地诱导衰老细胞死亡,清除实验动物体内的衰老细胞,阻止或减少与年龄相关疾病,并延长其寿命。Senolytics疗法是由一种癌症治疗药物达沙替尼和一种植物来源的抗氧化剂槲皮素组合而来,已获得美国FDA批准进行多项人体临床试验这项早期临床研究确定了Senolytics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安全、可行且耐受的。3,Microbiome:王刚团队阐述肠道微生物在抗抑郁药治疗中的作用
来源:BioArtMED
近日,首都医科医院王刚教授团队采用肠道微生物组联合代谢组的多组学技术分析了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粪便代谢和血液代谢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抗抑郁药会影响肠道菌群,但这种影响因人而异,并且基线肠道微生物特征可以预测药物疗效。这项研究为优化抑郁症治疗、提高抗抑郁药物疗效开辟了新的途径。
4,Theranostics:抑制miR--3p和miR-9-5p可通过增强自噬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来源:精神障碍AI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AD进展中miR--3p和miR-9-5p调控的Aβ消除示意图microRNA(miRNA)被证明在AD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miRNA在AD过程中的作用对预防AD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自噬功能障碍会导致Aβ和tau蛋白在AD患者大脑中积累,从而促进AD的进展。近期一篇研究发现,在AD过程中,miRNA的双相表达可以动态调节自噬活性。靶向miR--3p和miR-9-5p可以改善AD小鼠的记忆丧失和行动能力下降。自噬途径在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调节和改善神经细胞内的自噬可能是治疗AD的曙光。
5,ACS子刊:深圳先进院鲁艺团队研发新型网际互穿导电水凝胶神经电极界面来源:脑科学与脑技术神经界面技术在自由活动动物上的长期应用长期有效的电生理信号检测对于神经环路的精准解析和调控来说至关重要。然而,神经电极界面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问题,仍然严重阻碍着植入式神经电极的在体应用。为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鲁艺研究员团队研发了一种具有网际互穿结构的导电聚合物-水凝胶界面,显著提升了神经电极的长期稳定性和有效性,为自由活动动物的神经环路功能解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6,JAMAN:丁苯酞联合再灌注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价值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DL-3-n-butylphthalide(NBP)是从芹菜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合成化合物。尽管NBP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来自多个模型的临床前数据表明,NBP可以作用于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并通过抗炎、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和保护微循环对脑梗死发挥保护作用。近日,医院的王伊龙教授等公布了BAST试验结果,评估NBP在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最终作者认为,对于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安慰剂相比,使用NBP的患者在90天内获得良好功能结局的比例更高。7,AnnalsofNeurology: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失智的新病因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近日,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失智的情况下,一种被称为铁死亡(Ferroptosis)的细胞死亡形式破坏了小胶质细胞。研究人员发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失智的患者大脑白质中的小胶质细胞会变性,小胶质细胞本身会因清除富含铁的髓鞘质而被破坏。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免疫荧光技术,以确定铁毒性导致脑内小胶质细胞变性,这可能是因为髓磷脂碎片本身富含铁。变性的小胶质细胞的级联效应似乎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失智患者认知能力下降的一种机制。
8,TheLancet:阿托吉泮——首个预防性治疗慢性偏头痛的口服药物来源:柳叶刀TheLanc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作为一种神经肽类物质在偏头痛患者疼痛产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近日一篇新研究首次报告了CGRP靶向口服药物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该研究中观察到的偏头痛天数减少与其他慢性偏头痛研究结果一致。尽管这些研究因方法学差异不具有直接可比性,但它们一致报告了与基线相比的每月发作天数均值变化,较为典型的是与安慰剂相比每月偏头痛发作天数减少2天。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