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娃腿痛,疑为恶性肿瘤幸好hell

一个多月前,6岁的林林无故出现右腿疼痛,夜间痛明显,疼痛从右髋部放射到右下肢,随后右腿开始出现乏力的症状,直至无法自行行走。医院曾诊断为滑膜炎,并行保守治疗,可始终不见好转。为了儿子的病情,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一家人带医院奔走求医,均无法确诊,被告知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绝望的妈妈带着孩子来到了南医三院骨肿瘤科找到了李浩淼主任。幸而,最终的诊断结果为良性的骨嗜酸性肉芽肿……

原来,李浩淼主任将林林收治住院后,完善了各类检查,影像学显示右髋臼上方大片低密度骨质破坏影,结合病史,李主任考虑骨嗜酸性肉芽肿可能性大,但不排除淋巴瘤、尤文氏肉瘤可能,需结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随后的活检报告亦提示嗜酸性肉芽肿,遂按计划行2个疗程的小剂量术前化疗后,为林林实施了经皮穿刺微创手术,给予激素冲洗后植入可注射的人工骨,手术伤口仅半厘米,之后再配合2个疗程的小剂量化疗。目前林林恢复良好,已经可以正常走路了。

李浩淼介绍,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以骨质破坏、细胞组织增生和嗜酸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的疾病,临床上好发于20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85%为单发,多发病变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及不超过6个月的初发病变。全身骨骼均可受累,好发于扁骨,如颅骨、骨盆、肋骨,长骨骨干相对少见,亦可累及骨骼以外的软组织和内脏。此病一般发病隐匿,以局部疼痛或突发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在发生症状之前,可无其他不适。可喜的是该病为一种良性瘤样病变,而非恶性肿瘤,预后较好。

对于髋臼部位的嗜酸性肉芽肿,传统的手术需要大切口骨上开窗,对病灶进行刮除并填充人工骨,恢复时间长,创伤大,住院时间也长,并且有伤口感染、骨折、骨不愈合等风险。现在的技术通过半厘米的微创切口,直接冲洗激素后,植入可注射型的人工骨,并且人工骨在髋臼周围填充良好,配合小剂量化疗,既可以减少化疗次数,又能有效地加强骨强度,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尽量把对患儿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李浩淼主任提醒,如发现自家小孩走路姿势不对,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疼痛,轻微的碰撞造成骨折或身体浅表部位发生不明原因的局部肿胀包块,这些情况可能为肿瘤所致,应引起家长的警惕,并及时带小孩医院就诊。

专家名片

李浩淼

骨肿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

擅长脊柱肿瘤、骨盆肿瘤、骶骨肿瘤、四肢骨肿瘤、软组织肿瘤骨转移瘤的诊断、手术和化疗,精通保肢手术、骨盆置换、骶骨肿瘤切除、脊柱肿瘤整块(En-bloc)切除术,在脊柱原发和转移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徐心雅游华玲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zlsd/11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