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医院,轻松 随着近年来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使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癌症的威胁,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从而让大家谈“瘤”色变。那么,肿瘤真的如此可怕吗?答案是“不、不、不”。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全力以赴奋斗在抗癌一线,用不断创新的高超医术和倍感温馨的专业护理把一个个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患者拉回他们渴望的健康世界。这群人就是医院肿瘤科的医护工作者。
创新技术推动肿瘤学科快速发展
近日,从河南省卫计委传来佳讯,医院肿瘤科被评为年~年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这已是该科从年起第四次被评为省医学重点学科,用荣誉见证了实力。
医院肿瘤科是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多年来不断创新技术,推动学科快速发展。该科年被评为省临床特色专科,年被教育部授予肿瘤学硕士点,年被评为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年成为河南省率先获批开展精准放疗单位,年获批河南省重点肿瘤分子免疫实验室,年成立河南大学肿瘤中心。目前,该科拥有3个病区,医护团队6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0余人,开展各种恶性肿瘤的化疗、放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微创治疗、热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
该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段永建,作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肿瘤放疗学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肿瘤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培养肿瘤学研究生20余名,在运用X-刀及调强放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食管癌、肺癌、胰腺癌、肝胆恶性肿瘤、难治性垂体瘤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他的带领下,肿瘤科团队精诚合作、锐意进取,在医、教、研上均成绩卓然。
精准抗癌为肿瘤患者建立生命防护墙
今年10月,段永建主任接诊了一位体态奇特的患者——左侧胳膊赶上一般人的大腿粗。是何原因让她的胳膊变得如此“粗壮”呢?段永建经过详细问诊了解到,患者崔老师今年60岁,10年前罹患乳腺癌并实施了手术和放疗、化疗。年,崔老师发现癌细胞骨转移,进行了保守治疗。今年春节前,崔老师左侧肩膀到整个手臂开始出现肿胀,但到省、医院都找不到肿胀原因。眼看着崔老师的胳膊越来越肿,而且酸沉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家人心急如焚。段永建了解崔老师的病情后,建议她进行局部增强CT,检查后终于找出其胳膊肿胀的原因:多发淋巴结转移肿大,造成锁骨后方淋巴结压迫血管,使左上肢血管回流不畅导致左胳膊肿胀。找出原因后,段永建带领主治医师时磊制订了精细的治疗方案,在尽量避免并发症且保证疗效的原则下,决定为患者实施二次精确放疗,对癌细胞进行精准打击。治疗两周后,患者局部酸沉逐渐减轻、肿胀明显消除,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
据段永建介绍,该科以精确放疗和精准化疗为特色,创出一条将放疗和化疗有机结合的个体化治癌之路,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阶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他告诉记者,临床上60%~70%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疗。放疗与外科手术都是局部治疗肿瘤的手段,一些早期肿瘤的放疗治愈率可与手术治疗相媲美,而且在食管癌、鼻咽癌、肺癌、食管癌、肝癌、直肠癌及肉瘤等病种治疗方面,放疗有其独特优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嗜酸性肉芽肿、组织瘢痕增生、腮腺良性肿瘤等良性病的放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段永建说,现代放疗正朝愈加精准的方向发展。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等技术能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高剂量聚焦,对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实行“斩首行动,定点清除”,同时“精密保护”正常组织,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使肿瘤患者延长了生存时间,提升了生活质量。
心灵关怀让患者缓解身心痛苦
在肿瘤科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位癌症患者情绪低落,不愿接受治疗,甚至想一死了之,在护理人员的关心开导下,这位患者重新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事实上,肿瘤患者的恐惧心理是贯穿治疗全程的。从最初否认自己患病的事实,担心病情恶化、担心成为家庭负担,不安心住院治疗到希望得到理想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等。每个阶段都需要我们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开导,让他们相信癌症治愈率很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正确面对肿瘤。”肿瘤科护士长白静娴告诉记者,为了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肿瘤科会定期邀请该院心理专家为护士上心理专业培训课,让护士在平时护理中,通过“话疗”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恐惧感,这样对患者治疗非常有利。
最后,段永建强调,医学在快速发展,肿瘤已经不等同于死亡、也不等于绝症,肿瘤患者和家属绝对不能陷入这种误区。早期发现最为重要,早期肿瘤基本都可以治愈。“不是有一种说法叫做1/3可以预防,1/3可以治愈,1/3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吗。只要放松心态、乐观面对,就算这是战场,也有医生和患者共同面对。”段永建坚定地说。
医院厚德博学求实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