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体检报告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增高、减少怎么办?

在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分类中有一项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在分类中占0%~6%。在一般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当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其比例可明显增大。

临床上常见的患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的患者,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都会出现增高现象,故临床上常用白细胞分类并结合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以帮助诊断。

正常值:(0.05-0.3)x10^9/L。

百分率:0.~0.05(0.5%~5%)。

1、年龄:5岁以下儿童嗜酸性粒细胞为(0~0.8)x10^9/L,5~10岁为(0~0.5)x10^9/L。

2、日间变化:正常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在一天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即使在正常人身上,嗜酸性粒细胞数的变异也可达30倍之多。因此,宜在早展8时测定嗜酸性粒细胞基础水平。

3、其他: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皮质产生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致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降低。

1、过敏性疾病: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食物及药物过敏、血清病、荨麻疹等。

2、寄生虫病:常见于血丝虫、钩虫、包囊虫、肺吸虫、蛔虫、吕弗综合征、蛲虫、旋毛虫感染,以及疟疾(偶见)和血吸虫病等。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牛皮癣、疥疮、猩红热早期等。

4、血液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占10%病例)、嗜酸性肉芽肿、家族性嗜酸性细胞腺癌增多症、热带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甲状及播散性结缔组织病。

5、与化学药物有关:镍(致皮肤炎)、青霉素、PAS(对氨基水杨酸)、苯、呋喃妥因、磺胺等。

一般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不予治疗,不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发现有原发病,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如驱除寄生虫。确诊为药物变态反应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者,应及时停药并避免再用。对过敏性肺炎病人,除内服抗组织胺药物外,可酌情用氨茶碱、麻黄素和镇咳祛痰剂等对症处理。如果反复发作可酌情试用强的松治疗,有系统性疾病的病人,可积极治疗该系统性疾病,嗜酸细胞白血病按白血病治疗。

1、急性及慢性感染。

2、药物过敏反应。

3、应激性反应:如外伤性休克、外科手术、剧烈活动、烫伤、突然情绪刺激等。

4、内分泌疾病:如柯兴综合征、肢端肥大症。

5、其他: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若因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不能突然撤停或骤减药物,一定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若因伤寒或副伤寒所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除对症治疗外,在饮食上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高烧阶段要采用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米粥、蛋羹、藕粉、菜泥、果汁等。多饮水以补充体液消耗,用以降温排毒。

2、缓解期要采用易消化、少渣、细软的饮食,禁食粗纤维和刺激肠蠕动、肠胀气的食物,不宜饮用牛奶、豆浆、蔗糖、甘薯等产气食物。

3、恢复期的病人要逐渐由半流质、少渣软饮食物转化为普通饮食。原则上吃高能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最好不要用煎、炸的方法。大蒜的食用也最好由少至多,逐渐增加。

1、必须向医师介绍有关病史,特别有关过敏、寄生虫、肿瘤及药物应用情况等。

2、注意避免在午后或傍晚采集标本,因为这段时间结果偏高。

3、观察有关过敏的症状和体征是否存在,如哮喘、流涕、鼻炎、皮疹等。

嗜酸性粒细胞在抗寄生虫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曾给小白鼠注射嗜酸性粒细胞抗体,结果该小鼠再感染血吸虫时,不再能排除虫体。但给小鼠注射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或抗淋巴细胞抗体,则无此现象。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在抗寄生虫感染中起着保护机体的作用。

高血压的哪些事







































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ysjk/8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