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管瘤?
血管瘤是一类常见的血管肿瘤性病变,其病理学特征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包含一大类形态、表现各异的疾病,既包括良性肿瘤,也包括交界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不同的血管瘤在发病机制、发展、预后、治疗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血管瘤的症状都有哪些?
典型症状
大部分的血管瘤部位都发生于皮肤、皮下组织等相对表浅,所以皮肤颜色、形态的改变和皮肤隆起为血管瘤的典型症状之一。
良性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的皮肤改变为充血性斑片样、草莓样斑块等形态,与周围正常皮肤边界较清晰,常伴有皮肤隆起,可有皮肤温度的上升,一般不会引
起疼痛;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表现为好发于肢体皮肤的结节,伴有静脉石产生,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先天性血管瘤在出生时即存在,可分为快速消退型、不消退型和部分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常为红色斑片,暗红或淡蓝色,形状不规则,不高出皮面,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
●丛状血管瘤又称成血管细胞瘤,该病通常大小为2~5厘米,常见于婴儿及幼儿,好发于颈及躯干上部,呈界限不清的暗红色斑和斑块、丘疹等;
●上皮样血管瘤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性红色结节,表面光滑,逐渐发展成红色质硬肿物,甚至破溃出血,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或触痛症状;
●化脓性肉芽肿(又称分叶状毛细血管瘤)是一种血管丰富的皮肤良性肿物,多在外伤后形成,增长快,易出血,难以自行消除,以毛细血管增生并形成小叶状结构为特征的血管瘤,多为单发息肉状,极少数可出现多发性卫星样损害。
交界性或恶性血管瘤
●皮肤损害表现多样。多表现为皮肤黏膜上单发或多发结节或斑块,与周围正常皮肤边界常不清晰,皮损颜色常呈紫色或深红色,可伴有皮肤表面的静脉曲张、皮肤温度升高,并可出现紫癜或瘀斑,常伴有疼痛。
●恶性血管瘤发生转移可也引起不同的症状,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肝、肺、骨、脑转移。远处转移可以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引起转移器官的功能障碍,如肝功能受损、呼吸困难、头晕头痛或骨转移部位的疼痛等。
伴随症状
血管瘤可引起Kasabach-Merrit现象(Kasabach-Merrittphenomenon,KMP)其病程凶险,患者往往因凝血功能紊乱、败血症以及重要器官的损害而预后不佳。合并KMP患者-般较少发生严重的出血,但在创伤(包括活检和手术)或伴发感染的情况下,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出血,甚至死亡。
如何发现血管瘤?
1、早期血管瘤会略高于皮肤,呈现出红褐色或者葡萄酒色,部分血管瘤轻轻按压时会变色。早期血管瘤没有固定的形状,根据患者血管瘤生长部位的不同,所呈现出的形态也是不相同。2、如果血管瘤生长在颈部,患者血管瘤会呈现出颜色较深,部位较大的特点。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血管瘤会不断发展,一旦血管瘤深入到患者的皮层下方的血管、肌肉等组织器官,那么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吞咽机能受损甚至大出血的严重症状。3、血管瘤的类型较多,不同的血管瘤在早期时的症状不同,草莓状血管瘤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1岁~2岁发展迅速。
血管瘤是怎么形成的?
血管瘤的形成原因是有很多的,不同的原因导致的血管瘤有不同的症状。血管瘤是由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血管瘤。
血管瘤一般长在什么部位?
血管瘤一般长在头部、颈部和面和部,还会长在唇部、眼睑部或者耳朵等特殊地方,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所以血管瘤一旦发现有症状表现,比如皮肤一旦有一些浮肿、凸起,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医院血管科进行检查。
血管瘤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一、蔓状血管瘤
多见于四肢,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对于这种血管瘤,应尽早手术,也可用弹力绷带等包扎肢体,以缓解肢体出现的酸痛等症状。
二、海绵状血管瘤
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注射硬化剂或行手术切除。
三、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停止生长。
什么是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婴儿的血管瘤是有可能自行消退的,特别是在一岁以后
血管瘤进行哪些检查才能做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血管瘤患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在大多数情况正常;若发生Kasabach-Merrit现象,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凝血时间延长等异常。
.
影像学检查→CT—CTA→核磁共振→病理性检查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区分血管瘤良恶性及类别的最重要检查方法,每--种类型的血管瘤都有其特异性的病理学表现。
婴幼儿血管瘤
病理特点为瘤体血管内皮增殖所构成的小叶结构,且小叶内细胞团呈不同程度地逐渐向成熟的血管分化。
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
最特征性的表现为病灶由许多实性的边界不清的结节构成,结节之间由结缔组织分隔开。每一个结节由小的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团组成,呈肾小球样结构。
血管肉瘤
肿瘤通常都伴有出血且常为多结节性,细胞有明显异型性,并可有纤维化的梭形细胞、核浓染胞浆缺乏的小原始细胞、多形细胞、恶性多形性组织细胞团。
鉴别诊断
血管瘤主要应与脉管畸形相鉴别,鉴别的关键点在于血管瘤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而脉管畸形则是血管或淋巴管的先天发育畸形,二者主要可以通过影像和病理结果进行鉴别。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部分良性血管瘤患者可自行消退,但其自然病程消退时间相对不确定,且常会残留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或疤痕;现有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交界性或恶性血管瘤常因皮肤颜色改变或疼痛需要行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恶性血管瘤在手术后需视情况进行放疗及化疗。
血管瘤会癌变吗?
血管瘤不会癌变。血管瘤是因为血管壁弹性减弱,血管壁的功能不全,导致血管过度的扩张,大于正常直径的1.5倍,形成了血管瘤,所以形成血管瘤的病因不会引起癌变的可能。但是血管瘤有一种可能,会形成侵袭性的血管瘤,也就是对周围组织产生破坏,比如蔓状血管瘤,会对肌肉、骨骼产生一定的侵犯现象,这种情况下血管瘤治疗也会比较麻烦。血管瘤在治疗之后,如果残存瘤壁细胞,还会引起复发,会导致相应的症状。对于血管瘤的治疗,要进行评估,分清是哪种类型的血管瘤,然后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血管瘤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一般良性的就不存在很多复发的这种可能性,但是如果是恶性的手术之后,还是有可能复发的,但是概率很小,血管瘤的复发与妊娠关系不大,也不是雌激素的原因,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要担心这种情况。血管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术后复发与病情大小、部位及严重程度有关。对于浅表性毛细血管瘤,手术后肿瘤不会复发,因为激光冷冻或液氮法治疗的肿瘤相对较小,一般可以完全治愈。
血管瘤的危害有哪些?
血管瘤是常见的血管发育异常疾病,多数血管瘤都是先天性的。血管瘤可发生在全身的任何部位,以口腔黏膜和颜面部最为多见。血管瘤的危害是能形成常见的并发症,首先最常见的是溃疡和坏死,可伴有继发性的感染形成。溃疡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当继发感染时,可能会出现蜂窝织炎或所在部位的骨髓炎。还可能会出现摩擦和腐蚀导致的出血,但出血量一般不大。如果有大量出血的患者,要考虑巨大的血管瘤或深度与动脉相连的血管瘤。由于血管瘤生长的部位不同,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如眼眶周围的血管瘤会造成弱视、失明、斜视、眼球突出、角膜损伤等严重后果。某些鼻咽气管部的血管瘤,还可诱发哮鸣、呼吸困难,甚至衰竭等严重的不良后果。
血管瘤的并发症
一、感染坏死:血管瘤因为破溃出血,极容易引起感染,而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很多面积较大的.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或混合型血管瘤,破溃后创面经久不愈,而且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给患儿家长造成负担,给患儿增加痛苦。像感染、出血、溃疡、器官功能受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骨骼肌肉损害造成的肢畸形等。如果发生血管瘤侵及颈椎,就可能导致神经根压迫症状,比如疼痛、上肢感觉和运动障碍等
二、位于眼部周围的血管瘤造成视力障碍,也是血管瘤的常见并发症,眶周血管瘤可阻挡视线,导致费用性弱视。即使视线不受影响,上睑血管瘤也可引起散光。眶周或眶内血管瘤可以引起眼轴破坏、散光、近视,从而导致废用性弱视。废用性弱视是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溃疡:血管瘤的常见并发症有溃疡,其发病率大约为5%,处于快速增殖期或在特殊解剖部位(上唇、上胸部、肛周或会阴部)较易发生。
四、出血:血管瘤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尽管不会危及生命,但也会影响患者的容貌。同时还有潜在的出血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变得活泼好动,血管瘤容易受到创伤并导致严重出血,尤其是病变部位表浅者。血管瘤出血并不像其他创伤出血给予包扎或加压即可控制。溃疡性血管瘤具有自发出血倾向,受到轻微创伤后就会引起出血。
血管瘤如何预防
首先建议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多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血管瘤是属于先天性的良性肿瘤疾病也是属于患者的血管出现了有畸形的情况,如果是属于孕期的孕妇要多注意避免吃热量过高或者是过于肥腻以及过度进行饮酒,以免造成胎儿会出现有患有血管瘤的可能性。孕妇一定要在工作环境或者生活环境避免接触一些,毒气,化学物质(农药)等,这样可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血管瘤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患者在平时生活中要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要避免情绪过激的情况出现,否则会增加自身的心理压力,这样有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
二,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过度劳累的情况出现,同时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康复训练,但是要避免剧烈运动的情况出现,否则很容易给自身的心脏造成强大的压迫感,要定时的进行检查,观察自身的身体是否有异样出现。
三,饮食中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要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成分,切记不要吃一些味道过于浓烈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温和易消化的东西。
右下点赞?、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