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患者男性,56岁
主诉:间断憋气50天,加重伴发热19天。
01
入院情况
患者1个月前于云南旅游时出现活动后憋气,休息后好转,症状间断出现,未治疗。此后症状反复,少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出现。半个月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发热,Tmax38.5℃,憋气较前加重,持续时间长。胸片示双肺野大片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欠清。考虑“肺部感染”,医院予青霉素、头孢(具体不详)治疗2天,症状未见好转。
02
外院检查
血气分析(未吸氧):pH7.45,PaCOmmHg,PaOmmHg。
血常规:WBC7.53×/L,EOS0.×/L,EOS%8.2%,HGBg/L,PLT×/L。
炎性指标:ESR83mm/h,hs-CRP48.2mg/L,PCT0.09ng/ml。
凝血功能、肾功能、肝酶、心肌酶、NT-proBNP阴性;ALB22.3g/L。
肿瘤指标:CA.64U/L,余阴性。
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补体、ANCA、RF均阴性。
感染指标:G试验阴性,多次痰培养、抗酸、癌细胞阴性。
肺功能:中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极重度降低,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心脏超声:左室舒张功能降低。
PET/CT:双肺改变,考虑感染性疾病伴肺泡出血,建议治疗后复查以除外隐匿性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炎性增生;胃壁增厚伴代谢性增高,建议结合胃镜除外恶性;盆腔积液;脾大伴代谢增高,考虑反应性改变。
诊断考虑“重症肺炎”,予磺苄西林、莫西沙星、阿昔洛韦、多索茶碱、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具体疗程、剂量不详)治疗。2天前加用伏立康唑,1天前改科塞斯治疗。患者近4天无发热,喘憋进行性加重,静息状态下即有憋气,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入院查体:T37.2℃,P次/分,BP/70mmHg,SpO%(储氧面罩吸氧)。神志清楚,自主体位,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03
既往史
乙肝携带20余年;间断上腹部不适3~4年,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未治疗。
04
入院诊断
1.憋气、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原因待查
肺部感染?
肺部转移瘤?
肺结核?
Ⅰ型呼吸衰竭
2.胃壁增厚原因待查
消化系统肿瘤?
3.低蛋白血症
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04
诊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
血气分析:pH7.,PaCO.3mmHg,PaO.4mmHg,Lac1.9mmol/L。
血常规:WBC8.72×/L,NEUT%68.6%,LY%21%,EOS0.×/L,EOS%7.1%,HBGg/L,PLT×/L。
肝肾功能:ALB30g/L。
心脏指标:NT-proBNPpg/ml,酶学:阴性。
凝血功能:PT13.3s,APTT30.7s,D-Dimer2.27mg/L。
炎性指标:PCT<0.5ng/ml,hs-CRP44.12mg/L,ESR88mm/h。
病原学筛查:
血CMV/EBV-DNA、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军团菌、Torch、肺炎链球菌抗原、G试验、GM试验均阴性。
痰涂片(细菌、真菌、抗酸、六胺银、奴卡菌)多次均阴性。
血T-SPOT.TB:IFN(A+B)0SFCs/PBMC。
粪便寄生虫:阴性。
免疫指标:抗核抗体谱(18项)、抗ENA抗体(4+7项)、抗ANCA抗体均阴性。
肿瘤指标:CA.9U/ml,CA.6U/ml,NSE、TPS轻度升高,余正常。
T-IgE:87.9KU/L(0~60)。
骨髓涂片:粒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例升高,余各阶段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红系比例轻度减低,形态大致正常;红细胞形态正常,呈“缗线”状排列;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形态正常;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不少。
骨髓活检: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比例大致正常,造血组织中粒红系比例增高,巨核细胞可见;免疫组化:CD15(+),CD20阴性,CD3(+),CK7阴性,CK8阴性。
气管插管+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镜下见右肺上下叶开口少量白黏痰,左肺各支气管黏膜未见水肿、充血,支气管口可见少量白痰。
床旁胃镜检查:未见溃疡、肿瘤、出血。
肺泡灌洗结果:
细胞分类:灌洗液15ml,细胞总数19.2×个,E34.6%,AM55.4%,N1.5%,L8.5%。
病原学:细菌、真菌、抗酸、六胺银、CMV/EBV-DNA均阴性。
05
治疗经过
1.原发病方面
予莫西沙星+头孢吡肟+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3天后将头孢吡肟调整为亚胺培南,第4天加用甲强龙(40mg,q12h),同时俯卧位通气,患者呼吸机条件逐渐下调,第7天拔除气管插管,予鼻导管吸氧5L/min,指氧95%,将亚胺培南降级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第11天停用静脉抗生素,改为希刻劳序贯口服治疗,同时将激素调整为泼尼松(60mg,qd,po),第20天停用所有抗生素。
2.肝炎方面
患者既往乙肝病史,HBV-DNA(-),应用激素后HBV-DNA(+),请感染科会诊,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给予美能、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治疗。
3.胃肠道方面
消化内科建议病情稳定后择期行胃镜检查。
血液科会诊:不符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变态反应科会诊:考虑患者肺部改变与过敏关系不大,可暂不行变应原特异性IgE
检查,除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因素后,多考虑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4.疗效评估:
患者各时段胸部CT结果(图1~图3)。
图1 入院时肺部CT表现
图2 加用激素后3天肺部CT表现
图3 加用激素后1周肺部CT表现
06
出院情况
患者无发热、憋气,仍有咽痒、咳嗽,无咳痰、咯血等不适,进食可,大小便正常。查体:HR98次/分,BP/85mmHg,SpO%(鼻导管吸氧2L/min)。咽不红,无分泌物,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复查血常规:WBC8.35×/L,NEUT%75.9%,LY%21%,EOS%0.2%,HGBg/L,PLT×/L。肝肾功能:ALB31g/L,ALT72U/L,Cr(E)54μmol/L。
07
出院诊断
1.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Ⅰ型呼吸衰竭
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3.低蛋白血症
4.低钾血症
5.慢性萎缩性胃炎
出院医嘱
1.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注意饮食,避免感染。
2.出院后继续服用泼尼松60mg,每日1次,连用1个月,呼吸科门诊复诊。
3.使用激素期间继续服用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感染科门诊随诊。
4.2周后复查肝功能、电解质,若肝功能正常,可停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若血钾正常可停用补钾治疗。
5.消化科门诊随诊胃部疾患。
6.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病例点评
患者中年男性,亚急性病程,既往慢性乙肝病史,本次旅游中出现进展性憋气,近期伴发热,应用多种抗感染药物,症状无好转,复查肺部CT病变逐渐进展,查血、痰中均无病原学证据,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考虑AEP诊断明确。此患者在外院辗转治疗,行多次检查,但对患者血常规中升高的嗜酸性粒细胞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诊断困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考虑下列疾病:蠕虫感染及非蠕虫感染、特发性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AEP)、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患者入抢救室后正是抓住了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特点,完善相关检查,最终得出诊断。经加用激素并使用抗生素治疗继发性感染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肺部病变明显吸收,治疗效果显著。
本文摘自《协和急诊疑难病例解析》(刘业成朱华栋主编,科学出版社)
动动大拇指
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