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5R原则rdquo

1.去除(remove);降低肠道功能紊乱的根本方法是排除对肠道黏膜有刺激性的因素,包括胃肠道的病原微生物(致病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过敏/不耐受的食物、环境衍生的有毒物质、药物、压力等。食品本身可能是最重要的破坏物质,移除伤害性食物抗原成为胃肠道修复计划的关键。一旦有关因素被有效去除,临床症状往往在3~5天内开始改善,因为3~5天是肠上皮细胞的周转再生时间。

过敏原消除饮食主要是一种主要以植物为主的饮食,它包括有机和未加工食品、高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抗炎的植物化学物质、纤维素、必需脂肪酸。同时,消除饮食应该不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糖、空热量、食品添加剂、激素、抗生素以及异型生物质(外界有毒化学物质),而以上这些成分都是日常饮食中的常见成分。消除饮食都可以让免疫系统得到休息,并使机体进行更深入的愈合和修复。

2.补充(replace);第二个步骤是补充,补充可能缺乏或有限的消化酶、盐酸和其他帮助消化的营养素。补充疗法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和蛋白酶。

临床方案包括:给予消化酶、盐酸甜菜碱类营养素,给予纤维类以支持胃肠道运输和一般功能。盐酸甜菜碱片~0mg与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同服。

3.再接种(reinoculat);指引入“益生菌”来重新建立肠道菌群平衡,肠道内的菌群平衡是肠道通透性修复的关键。临床方案包括给予适量的益生菌和益生元。从治疗的角度来说,科学家已经证实益生菌能够在腹泻、控制哮喘、过敏、湿疹和减少肠漏和炎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额外补充乳酸菌6个月的孕妇所产的婴儿将会比通常情况下的婴儿减少50%以上患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几率。

肠道菌群紊乱严重的患者(青少年或成人)可以考虑肠道消毒法,重植肠道正常菌群。建议用肠道抗生素利福昔明先杀菌,疗程10天。或用抑菌/杀菌植物营养素,然后大剂量服用益生菌和益生元进行种植。

真菌感染较重的患者,还需要先用抗真菌制剂如制霉菌素等先杀真菌。对于单纯阴道酵母菌感染只需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进行典型用药,但是对于慢性真菌过度生长伴系统症状者则需要更持久地用药。同时需要无酵母饮食。

4.修复(repair);修复是指提供各种营养补充以支持胃肠黏膜的修复、愈合和再生。特定营养素可能会在特定地点以特定方式提高肠内的血流量。在胃肠道黏膜细胞分化、生长、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营养素包括谷氨酰胺、必需脂肪酸、锌、泛酸、各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1)营养素方案:

1)黏膜修复需要的重要营养素:谷氨酸盐、γ-谷维素片、L-谷氨酰胺、精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锌、泛酸、鱼油ω-3等。

2)黏膜分泌保护剂:磷脂酰胆碱、车前草、多糖等。卵磷脂对于黏膜和细胞壁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3)支持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功能:乳铁蛋白、乳清免疫球蛋白等。

4)抗炎营养素:姜黄素、绿茶茶多酚、乳香属、天竺葵、甘草、槲皮素、黄连碱、艾草、芦荟等。

(2)肠道抗炎基础营养素处方:

一排除饮食;

一益生菌;

一维生素D;

一ω-3脂肪酸;

一L-谷氨酰胺。

(3)部分营养素在肠道修复中的作用:

1)L-谷氨酰胺:是谷氨酸的酰胺。谷氨酸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是二十种非必需氨基酸中的一种,说它非必需并不意味着不重要,而是因为人体可以自己产生这种物质,谷氨酸在人体内可由谷氨酸、颉氨酸、异亮氨酸合成。我们身上百分之六十的谷氨酰胺可以在附于骨骼上的肌肉里找到,其余部分存在于肺部、肝脏、脑部和胃部组织里。

谷氨酰胺是胃肠道管腔细胞的基本能量来源,是肠道黏膜细胞代谢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加小肠微绒毛高度,刺激肠黏膜细胞增殖,预防小肠通透性过度增加及菌群迁移,对维持肠道黏膜上皮结构的完整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胃肠道是体内消耗谷氨酰胺最多的器官,在外伤、感染、疲劳等严重应激状态下,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内的谷氨酰胺会很快耗竭。当肠道缺乏谷氨酰胺时,肠道黏膜萎缩,绒毛变稀、变短甚至脱落,隐窝变浅,肠通透性增加,肠道免疫功能受损。补充谷氨酰胺可有效地防止肠道黏膜萎缩、保持正常的肠道黏膜上皮结构、增强肠道上皮细胞活性、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并减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的易位。临床上谷氨酰胺常被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及胃酸过多。

另外,谷氨酰胺对机体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①可增长肌肉,增加力量,提高耐力。谷氨酰胺能够为机体提供必需的氮源,促使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通过细胞增容作用,促进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刺激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睾酮的分泌,使机体处于合成状态。运动期间,机体酸性代谢产物的增加使体液酸化,谷氨酰胺有产生碱基的潜力,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酸性物质造成的运动能力的降低或疲劳感。

②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谷氨酰胺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它是淋巴细胞分泌、增殖及其功能维持所必需的原料。作为核酸生物合成的前体和主要能源,谷氨酰胺可促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增殖,增加细胞因子TNF、IL-1等的产生和磷脂的mRNA合成。提供外源性谷氨酰胺可明显增加危重病人的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和循环中CD4/CD8的比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③改善大脑功能。作为大脑的一种能量来源,谷氨酰胺能改善心情,增强智力,并有益于长期与短期记忆。谷氨酰胺具有保护大脑防止氨中毒的功能,所以人们正在研究它对神经变性疾病的功效。

④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谷氨酰胺参与合成谷胱甘肽,补充谷氨酰胺,可通过保持和增加组织细胞内的谷胱甘肽的储备,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⑤谷氨酰胺还是少数几种能促进生长激素释放的氨基酸之一。研究表明,口服2g谷氨酰胺就能使生长激素的水平提高4倍,使胰岛素和睾酮分泌增加。

⑥有人发现2~3g的谷氨酰胺有助于舒缓眩晕症状。

最近有研究表明,糖尿病人应当谨慎使用谷氨酰胺作为补剂,因为他们对谷氨酰胺的代谢过程异于常人。对癌症病人使用谷氨酰胺作为补剂也有争议,原因是谷氨酰胺有促进细胞快速分裂的作用,而细胞快速分裂正是肿瘤的特征。而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减慢身体代谢消耗并增强衰弱的免疫系统,谷氨酰胺能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

正常状态下人体可以产生足量的谷氨酰胺以满足需要,但在营养不佳、高压力、高强度运动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对谷氨酰胺的需求量增加,自身合成已不能满足需要;在疾病情况下,尤其是外科手术病人、烧伤者、严重外伤病人以及其他重症病人,会发现他们的谷氨酰胺水平因他们的身体条件而被严重消耗殆尽。这时就需要通过摄取补剂来补充。

研究表明,每天补充谷氨酰胺的幅度为2~40g,,剂量视具体临床情况而定,用于治疗损伤及提供整体小肠健康支持,2~4g/d,分次服用,适用长期服用;用于治疗严重或复杂的疾病和疾病晚期,10--40g/d,分次服用。医院使用高剂量的谷氨酰胺补剂来治疗疾病。每天20g的剂量用于治疗大肠炎、节段性回肠炎和腹泻。每天40g的剂量用于艾滋病人、进行化疗的癌症患者和烧伤病人。

2)鱼油ω-3:使用内镜评估鱼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疗效,研究表明,在使用鱼油进行治疗后有显著改善。EPA的抗炎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来抑制核转录因子(NFkB)活性,继而减少炎症介质的作用。使用脂肪酸营养素的安全性很高,其疗效经很多临床试验证实,脂肪酸和药物的相互反应也非常罕见。每天不超过3g的EPA和DHA已被证实可安全用于日常使用。

3)泛酸:有研究表明,泛酸参与肠道黏膜的愈合过程。泛酸集中在肠黏膜,对于慢性溃疡或肉芽肿性结肠炎患者的胃肠黏膜再生有重要作用。

4)锌:许多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的患者锌含量不足。锌可以改善儿童的肠道疾病,降低儿童死亡率,并纠正厌食、味觉减退、生长发育不良、脱发、性成熟延迟、皮肤疾病、严重腹泻等发育缺陷或病症。

5)维生素A:在保持上皮细胞完整性、免疫功能正常和视网膜功能正常中维生素A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的缺乏将会增加儿童腹泻、呼吸道感染、肠道功能受损甚至死亡的风险。

6)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可能破坏黏膜屏障,导致黏膜损伤概率增加,并同时增加炎性肠病(IBD)的风险。动物实验证明:在IBD小鼠体内,维生素D能够使结肠中个致炎基因活性受到抑制,并上调了个抗炎基因表达。

7)精氨酸:是一氧化氮的前体,科学家已经证明其可以改善炎症性肠道疾病,以及创伤、危重病或癌症引起肠道疾病。

8)益生元:能改善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改善肠道功能、增加矿物质吸收、降低结肠癌的患病风险等。

但是我们必须牢记,人类的研究始终是有限的。

5.重建平衡(rebalance)指的是在一个病人的健康恢复过程中提供支持,改变心态、饮食和患者的生活方式,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临床方案包括:

1)放松疗法:包括瑜伽、冥想、祈祷、呼吸等方法;

2)定心实践;

3)心理治疗。

我们需要多种干预措施来恢复肠道的功能平衡,包括消除食物过敏原和重金属物质,使用草药、药物、酶制剂、微生物制剂、必需脂肪酸、氨基酸、其他营养素以及增进锻炼,管理压力,改善患者饮食等途径来改善机体的平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yfbf/1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