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游泳池肉芽肿5例分析

游泳池肉芽肿5例分析

张艳坤,王泽辉,姚雪妍,张建中

作者单位:,沧州医院皮肤科;医院皮肤科;医院皮肤科

作者简介:张艳坤,女

病例:1

病例:1

临床资料:男,51岁。因左足跟部紫红色斑块14个月,于年5月4日就诊。14个月前,患者左跟腱及外侧先后出现2处紫红色斑块,有轻压痛。出现红斑前,有足跟部皮肤破损并游泳史,曾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无效(具体不详)。系统查体无异常。

皮肤科情况:左跟腱部位及外侧皮肤可见两处深红色斑块,斑块中央有脓痂,皮温不高、质略软,轻压痛(图1a);未触及同侧腘窝、腹股沟淋巴结增大。真菌镜检(-)。

左跟腱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层可见小脓肿形成,周围见由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性炎(图2a),抗酸染色(+),PAS染色(-)。分枝杆菌Hsp65基因PCR检测(-)。快速分枝杆菌培养(+),菌落抗酸染色涂片(+),真菌培养(-)。

诊断:游泳池肉芽肿。给予利福平0.45g每日1次、乙胺丁醇0.25g每日3次、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口服联合治疗。1个月后随访,斑块变软、缩小;5个月后斑块完全消退,6个月后停药,局部遗留灰褐色色素沉着斑片;8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2

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鱼缸养护员。右小拇指暗红色结节3个月,于年4月11日就诊。3个月前,患者右手小指指端被鱼刺扎伤,随后该部位出现一直径1cm大小暗红色结节,无疼痛,半个月后于小指背面近掌指关节处出现类似结节(图1b)。自起病以来无发热。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具体用量及疗程不详)。

皮肤科情况:右手小拇指端及指背部近掌指关节处各有一直径1cm大小暗红色浸润性结节,表面有脱屑、破溃,皮温不高,无压痛;周围未触及增大淋巴结。

取右手小指皮损活检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不规则增厚,真皮层可见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散在多核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未见干酪样坏死(图2b)。抗酸染色(-),六胺银染色(-)。快速分枝杆菌培养(+),革兰染色见大量G-球杆菌。

初步诊断:游泳池肉芽肿。给予利福平0.45g每日1次、乙胺丁醇0.25g每日3次、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口服,联合治疗。1个月后复诊,结节明显缩小,表皮愈合;2个月后随访,结节完全消退,轻度色素沉着;3个月后皮损消失,停药;9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3

临床研究:患者,女,53岁。因右上肢暗红色结节6个月,于年5月18日就诊。患者家中饲养热带鱼,清理鱼缸时偶有划伤。6个月前右手腕部出现一暗红色结节,随后上肢呈线状陆续出现10余个类似结节。自起病以来无发热。

皮肤科情况:右手背及上肢10余个暗红色结节,呈线状分布,部分有破溃、结痂,皮温不高,无压痛(图1c),未触及同侧肘部及腋窝增大淋巴结。

结节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增生,真皮浅层灶状、中下层片状淋巴细胞浸润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检测(免疫斑点法)(T-spot.TB):A抗原刺激试验+γ干扰素检验4.00(生物参考区间<6),B抗原刺激试验+γ干扰素检验19.00(生物参考区间<6),结核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真菌培养(-)。

初步诊断:游泳池肉芽肿。给予利福平0.45g每日1次、乙胺丁醇0.25g每日3次、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口服,联合治疗。1个月后随访,部分结节缩小变软,继续服药;6个月后,所有结节完全消退,停药;8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4

临床研究:患者,男,50岁。因右手背、前臂6个丘疹、结节1个月余,于年3月15日就诊。1个月前因清理鱼缸及养鱼池时右手背破溃,随后出现一暗红色结节,之后周围又出现6个类似皮损。患者有长期观赏鱼饲养经历。

皮肤科情况:右手背散在6个暗红色、黄豆大小丘疹、结节,右前臂伸侧可触及2个皮下结节,皮温不高,无明显压痛(图1d);右肘部及腋窝未触及增大淋巴结。

右手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的肉芽肿样浸润及小脓肿形成(图2c),抗酸染色(-),PAS染色(-)。

初步诊断:游泳池肉芽肿。给予利福平0.45g每日1次、乙胺丁醇0.25g每日3次口服。2周后,部分结节变软、缩小,对较大结节给予复方倍他米松、阿米卡星皮损内注射,并继续服药1个月后复诊,结节进一步缩小、变软;6个月后随访,皮损完全消退并停药。10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5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右手背及右上肢出现暗红色结节5个月,于年4月5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被鱼刺扎伤右手,曾有肿胀,之后于右手背出现一暗红色结节,结节增多并逐渐向上肢呈线状蔓延。

皮肤科情况:右手背及右腕伸侧呈线状分布7个直径1cm大小紫红色结节,部分表面破溃,腕部较大结节中央有波动感,皮温不高,无明显压痛;右肘部及腋窝未触及增大淋巴结(图1e)。

右腕部结节组织病理示:表皮增生肥厚,真皮内灶片状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图2d);PAS染色(-)。快速分枝杆菌培养(-)。

初步诊断:游泳池肉芽肿,给予利福平0.45g每日1次、乙胺丁醇0.25g每日3次口服治疗。2周后复诊,结节缩小,破溃处表皮愈合;继续服药2个月后,结节变软、缩小,腕部结节消退;3个月后随访,结节完全消退,原破溃部位遗留色素沉着;继续服药巩固治疗至4个月后停药;9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游泳池肉芽肿致病菌为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marinum),该菌自然栖息于水中,对人类为条件致病菌。本次报告的患者,均有鱼缸、鱼类、游泳池等水接触史及外伤史,国外也有接触爬行动物(如水蛇、蟒蛇等)后感染海分枝杆菌的报道。

DOI:10./sypfbxzz.-.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10(2):-,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小编羽千千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初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byjj/9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