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皮症
化脓菌侵入毛囊和皮肤而引起的毛囊炎和脓疱,常因螨病、真菌性皮炎以及湿疹等病因引发该病。该病多发于胸腹部及四肢部,皮肤下肿胀、化脓,破溃,流出大量黄白色分泌物,严重的累及全身,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病犬因败血症死亡。有些是处于浅部(基底膜没有被破坏),有些处于深部(基底膜已经受到破坏)。一般来说可以将脓皮病分为三类即浅表脓皮病、深部脓皮病和假性脓皮病。而浅表脓皮病又可以分为皮肤褶脓皮病(擦烂)、脓疱病和毛囊炎;深部脓皮病分为疖病、蜂窝织炎、指(趾)间脓皮病;假性脓皮病分为脓性创伤性皮炎、幼龄动物脓皮病。诊断方法
犬脓皮症的诊断要基于对动物病史的调查、身体检查和辅助检查。需要让动物主人准确的描述出小脓胞的发展情况。以下3种检查同时运用可以用来确定脓皮病的临床诊断。细胞学检查
对于皮肤褶脓皮病,能够清楚的观察到菌群的影像,即健康的中性粒细胞、细胞外的球菌和杆菌和处于吞噬状态的变性中性粒细胞。因此,机体保持着中度的抵抗反应。在脓疱性皮炎和毛囊炎中,只能发现退化的中性粒细胞,这些细胞发生了变色、膨胀并且核表现为过多的分叶和萎缩。球菌被吞噬的影像数量不多,但是经常能够看到。因此观察时要有一定的系统性。细胞外球菌的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常见。这是细菌侵染的影像,即致病菌已经侵入到表皮组织中。事实上,当在皮肤内部(表皮、毛囊、真皮)发现吞噬影像时,说明这些被吞噬的细菌是具有致病性的,是真正的脓皮病或细菌性脓疱病;当在皮肤表面观察到吞噬影像时,这就说明表皮细菌数量的增加但是这些细菌很好有致病性。嗜酸性粒细胞有时也在脓疱病和毛囊炎中出现。深部脓皮病的细胞学检查很少能够展现出细菌和吞噬图,时常能够发现肉芽肿性反应。在脓性创伤性皮炎时观察到的影像同皮肤褶脓皮病相似。在这里菌群不显著并且使用抗菌素不能够使症状减轻。幼龄动物脓皮病时,变性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很多,很多伴有肉芽肿性反应。但是,见不到细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时能够显示出特有的损伤,但是这在诊断犬脓皮病时很少用到,除非在进行难道较大的鉴别诊断和诊断沙皮犬(因为沙皮犬身上的小脓包在临床检查时有时很难被发现)时使用。角膜下脓胞和follicularpustuls分别能够在脓疱性皮炎和毛囊炎中见到。结节性的和弥散性的真皮内化脓性肉芽肿可以分别在疖病和蜂窝织炎中见到。脓皮病的治疗
在治疗犬脓皮病时要同时应用全身性疗法和局部疗法。在治疗浅表脓皮病和深部脓皮病时,全身性抗生素疗法是必须的,局限性幼龄动物脓皮病或非广泛性毛囊炎时除外,因为这时使用局部疗法更有效。抗生素的选择原则
适宜的药代动力学和较好的透皮性;能够有效对抗葡萄球菌;严重的病例选择杀菌活性强而不是抑菌活性强的抗生素;投药方便;没有继发效应;价格合理。抗生素的选择可以根据经验,尤其是浅表性脓皮病。但是对于深部脓皮病和复发性脓皮病来说,当细胞学检查显示的细菌种类较多或经验性抗生素疗法失败以后必须要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临床可选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剂量和治疗的时间
在治疗时,理想的剂量和和足够长的用药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主要是根据发病部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十分必要的。联合治疗
在治疗犬脓皮病方面局部疗法效果较好,尤其是在治疗浅表葡萄球菌病时。局部用药主要使用、洗液或香波。这些药物在治疗初期应当勤用,1次/d,往后使用的频率可以稍微降低。皮肤病的治疗必须是强制性的,并且诊断必须要正确。在治疗自发性浅表脓皮病时葡萄球菌的免疫疗法(StaphagLysat?)有效。真正的犬脓皮病禁止使用局部或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就是动物十分搔痒时也不能应用,如果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复发。相反,可以用在假性脓皮病并且有效。
要点总结
1、犬脓皮病是一系列的皮肤病,必须要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大多数犬脓皮病病例需要进行适宜的抗生素疗法,当然要结合局部用药。选择抗生素时一定要正确,使用适宜的剂量和长期用药。
2、此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几个疗程,一段较长的时间,不要中途中断治疗。因为一旦中断治疗,就会失去效果,并且会有脓皮症复发的高度危险性。
3、治疗时,一定要注意用药的梯度问题。先用敏感性差一点的抗生素,再用敏感性强的抗生素;先采用注射给药,然后采用口服。对于治疗时间较长、抗生素应用混乱的病例,在治疗时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找到对病原菌高度敏感的抗生素。所选抗生素的抑菌圈最好大于18mm。治疗此病时,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虽然糖皮质激素能够暂时缓解动物的搔痒,但是它能够促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能够导致疾病的复发。
4、香波在治疗此病时,作用显著,但一定要和药物治疗配合使用。在治疗2~3周后,为了防止真菌的继发感染,应该给动物应用抗真菌药。
5、为了防止动物在抓、挠、啃时造成自我伤害,可以给动物带上伊丽莎白圈,给其穿上小袜子或鞋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