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香
来源:医博士
近期,OpenDentistryJournal杂志上报道了一例罕见的口腔粘膜复发性嗜酸性粒细胞溃疡,现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31岁,白人,因舌部疼痛3医院就诊(图1A,B),病变为广泛溃疡,有硬结和隆起。病变的症状从红斑、轻度疼痛开始,随后几天发展为深部疼痛性溃疡,进食时疼痛。颌下腺有炎症性淋巴结肿块。患者称,过去30个月溃疡反复发作,病灶自愈约20天,舌部溃疡最多见,硬腭发病1次(图2A,B)。
图1:病变表现,支持口腔嗜酸性溃疡的诊断。A:一个大的圆形溃疡在舌头的背面,有黄色渗出;B:活检6周后溃疡愈合
图2:硬腭和舌外侧
一次复发时,患者接受了病变活检,结果显示慢性炎性浸润、肉芽组织、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最近一次,患者出现腹泻,医院就诊。可疑“克罗恩病”。内镜和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HIV阴性。患者既往体健,无吸烟和饮酒史。
鉴别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史最有可能导致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RAS)的诊断。口腔嗜酸性溃疡为可导致巨大溃疡,病变部位主要在角化粘膜区(硬腭和舌背表面),RAS非常少见,并且活检时无嗜酸性粒细胞。另一种可能是复发性口腔内疱疹,但这仅可能出现在免疫抑制的个体中,与本病例不相关。克罗恩病也被排除,因为患者入院后的检查都为阴性。因此,最有可能诊断为口腔嗜酸细胞性溃疡。
组织学检查:显微镜观察发现口腔粘膜部分被鳞状上皮包裹,溃疡表面有纤维蛋白和中性粒细胞。固有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强烈的慢性炎性浸润,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嗜酸性粒细胞常出现于炎性浸润,病变与口腔嗜酸细胞性溃疡一致(图3A,B)。
图3:口腔嗜酸细胞性溃疡溃疡面有纤维蛋白覆盖(HE,×40)。
治疗:患者1年半前在本院接受活检,之后未见复发,无口腔溃疡(图1B)。
讨论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溃疡类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又称为创伤性嗜酸细胞肉芽肿(traumaticeosinophicgranuloma,TEG),但与组织细胞增生症无关。
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及儿童,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舌侧缘或舌腹面溃疡常见,颊黏膜、口底、唇、牙龈、腭部、磨牙后区也有发生。多为单发,偶有多发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周围可过角化,基底出现硬结,表面无污秽假膜,看似癌性溃疡表现。溃疡发作迅速,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可自愈,愈合后有浅表瘢痕。偶有复发。有时表现为无溃疡的硬结,出现溃疡倾向。
病例提示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的表现可类似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该病往往在介入活检后好转或消失,但是原因不明。
墨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