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指肾间质水肿、肾小管及间质单核细胞浸润的一种病变,浸润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可见散在浆细胞、巨噬细胞,偶见非坏死性肉芽肿以及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细胞。如果炎症由感染引起,这种病变依据其特定的病原体诊断(如细菌、病毒或真菌)。AIN常表现为急性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常伴发热、嗜酸性细胞增多、血尿、无菌性脓尿和非肾病范围蛋白尿。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导的AIN,可并发微小病变,而表现为肾病范围蛋白尿。AIN见于任何年龄。如果AIN可能的致病因素被找到并终止,AIN是可能恢复的。
光镜:肾间质局灶性水肿、单核细胞浸润,以T淋巴细胞为主,伴数量不等的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肾小管炎常伴不同程度的急性肾小管损伤。可见非坏死性肉芽肿,常难以明确原因。可见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细胞浸润。
免疫荧光:无特殊染色
电镜:一般无特异性改变。NSAIDs诱导的AIN,可见微小病变,表现为足突弥漫融合。
病因/发病机制AIN通常由药物或草药过敏反应引起。常见的药物如β-内酰氨抗菌素、NSAIDs和质子泵抑制剂。鉴别诊断AIN也可继发于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病(抗IgG抗体沿肾小管基底膜线样沉积)、肾小管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荧光下肾小管基底膜颗粒样沉积)、病毒感染(特殊包涵体)、真菌、结核(坏死性肉芽肿,染色或培养可见病原体)或细菌(肾间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中性粒细胞管型)感染。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伴葡萄膜炎是通过临床发现葡萄膜炎(之前、同时或之后)诊断的。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或血管炎常与活动性间质性炎症有关,如果肾穿刺样本量有限,未见肾小球,可能误诊为AIN。非坏死性肉芽肿也可见于结节病,但肉芽肿常较多、较明确且相互融合。诊断要点肾间质水肿
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偶见浆细胞和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细胞
不同程度的肾小管炎与急性肾小管损伤有关
可见非坏死性肉芽肿
Figure1.急性间质性肾炎,肾间质淋巴浆细胞浸润,少见的淋巴细胞肾小管炎,间质轻度水肿(银染)。允许转载于AJKD34(4):e14.Figure2.急性间质性肾炎,肾间质淋巴浆细胞浸润,嗜酸性细胞,间质水肿(HE染色)。允许转载于AJKD34(4):e14.Figure3.急性间质性肾炎,肾间质淋巴浆细胞浸润、水肿,明显嗜酸性细胞浸润(左),既往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右,HE染色)。允许转载于AJKD34(4):e14.参考文献:AmJKidneyDis.;67(6):e35-e36
编辑屈凯审核程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