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概述与合理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肿瘤放射治疗(专病)中心
中国医院肿瘤中心
李前文
一、概述
肿瘤放射治疗(放疗)也叫放射肿瘤学(radiationoncology),是一门专门研究应用放射性物质(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能(电离辐射)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临床学科,其基础学科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肿瘤放疗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年伦琴发现了X线,人们很快发现放射线能治疗疾病,年1月,Grubbe首次用X线治疗乳腺癌患者,标志着放射治疗临床实践的开始,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年研制出第一台kV深部X线治疗机,年加拿大研制出第一台钴-60治疗机,同年英国研制出第一台行波加速器,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不同类型的直线加速器陆续问世并投入临床应用。经过百年发展,放射治疗从简单的电子机械设备发展到全数字化的计算机控制设备和能适应使用各种现代放疗技术(3DCRT、IMRT、IGRT)、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EPID)的现代放疗设备,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肿瘤不可替代的重要(外科、放疗、化疗)手段之一,根据2年WHO的统计,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有45%的病人能被治愈,其中22%是肿瘤外科治愈,18%是肿瘤放疗治愈,5%为内科化疗治愈,总的估计约2/3的肿瘤病人在其病程的某个阶段需要接受放疗,或是根治性放疗,或是姑息性放疗。
肿瘤放疗的方式可以分为2种:(1)外照射,将放射源置于病人体外80-cm处,以肿瘤为中心,进行聚焦式照射,是目前肿瘤放疗的主要形式,使用的设备有伽马刀、医用直线加速器、赛博刀(Cyberknife)、TOMO、重离子(质子)加速器等;(2)内照射,也叫近距离照射,将密封的放射源直接放在肿瘤表面(或通过人体腔道、或插值于肿瘤组织内)进行照射,使用的设备主要是肿瘤后装治疗机。
放疗剂量的刻度,国际上统一采用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定义为1kg被照射物吸收1J(焦耳)电离辐射能量时的辐射剂量。应该指出的是,放射线对肿瘤的治疗作用主要是其生物学效应。
规范化放射治疗基本流程包括:(1)肿瘤诊断与分期;(2)肿瘤多学科讨论(MDT)确定最佳治疗方案;(3)放疗科讨论确定病人放疗技术方案;(4)医患沟通并签注接受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等医疗文书;(5)模拟定位与制模;(6)靶区勾画与确认;(7)计划设计与评估优化;(8)计划验证与审核;(9)放疗技术方案实施;(10)病例观察与随访。
近10年来,基于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的快速进步,放射肿瘤学得到迅速发展,赛博刀(Cyberknife)、TOMO、重离子(质子)加速器等高精尖放疗设备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肿瘤中心安装使用。当前,放射治疗的代表性技术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调强放射治疗(IMRT)、图像(剂量)引导放射治疗(IGRT/DG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SRT、SBRT)以及多维适形放疗(MD-CRT)、分子靶向药物+放疗等。
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一)、诊断明确的恶性肿瘤
1、实体瘤
(1)早期(包括部分中期)实体瘤,放疗多为根治性,可以起到与手术相当的效果;
(2)晚期(包括部分中期)实体瘤放疗多为姑息性,目的是缓解病情、止痛等;
(3)实体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如同步放化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等;
2、造血组织恶性疾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多配合全身化疗使用;
(二)需要放疗的肿瘤急症
1、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S)(3-4Gy/fr*3之后改常规分割,总剂量依据原发病灶而定);
2、脊髓压迫症;
3、颅内压增高;
(三)部分需要放疗的良性疾病
1、瘢痕瘤(抑制纤维组织增生);
2、嗜酸性肉芽肿(抑制淋巴细胞增生);
3、神经性皮炎(止痒作用);
4、腮腺瘘、腋臭(抑制腺体分泌);
5、毛囊炎(脱毛作用);
6、血管瘤(闭塞小血管作用);
7、肩关节周围炎(消炎镇痛作用);
8、Graves眼病(免疫调节作用)。
三、放射治疗的禁忌证
(1)、全身衰竭或恶病质不能耐受放疗的卡氏评分在40-50分以下;
(2)、肝、肾、心、肺功能严重衰退不宜使用放疗,必须放疗的要特别注意对损害器官的保护;
(3)、造血功能严重低下WBC≤3.0*/L,PLT≤80.0*/L;
(4)、患者病情不允许者有感染、发热(T≥38°C)、大出血、水电解质失调、严重贫血、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以及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5)、儿童、妊娠妇女一般不使用放射治疗;
四、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摘录自《临床诊疗指南放射肿瘤学分册》和《临床肿瘤学高级教程》等文献资料。
图像引导直线加速器(IGRT)
(在巴黎第十二大学附属亨利-医院做访问学者)
(个人工作名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肿瘤放射治疗(专病)中心
中国医院肿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