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真菌性肉芽肿二

3、临床表现: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2/3病例发生在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或亚急性,如新型隐球菌与曲霉菌脑内感染都原发于上呼吸道(鼻腔)黏膜和肺,经血行播散。大多数原发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病人一般有低热,偶有高热,首发症状多为头痛,伴恶心、呕吐,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病程数周至半年,偶有超过1年者,少数病例可有缓解和复发。

4、并发症:少数较大的肉芽肿可产生相应的颅内压增高征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常并发脑积水。

5、检查: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澄清或微浊,白细胞数轻至中度增多(20~)×/L以上,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氯化物轻至中度降低,一般不低于85mmol/L。50%~80%的病例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带有荚膜的圆形隐球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大约90%以上的病例血清或脑脊液中可以查出荚膜抗原。乳胶颗粒凝集试验有相当高的特异性,在诊断上有很高的价值。

其他辅助检查:

(1)、CT扫描:a、脑基底池及外侧裂失去正常低密度,密度增高,为渗出物占据,明显强化;b、脑动脉炎引起脑梗死,呈低密度灶;c、脑膜粘连致交通性或梗阻性脑积水;d、基底节与丘脑多发囊性灶,不强化,有特异性。e、脑实质内的肉芽肿CT平扫时呈等或高密度影像,增强后显示大小不一,多发的、边界锐利、明显强化的结节,或呈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周围伴有或不伴有水肿。

(2)、MRI扫描:脑基底池的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增强后表现为明显强化,与低信号的脑组织间形成良好的对比。脑实质的肉芽肿在T2加权像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上脑表面表现为多发的、直径约5mm的低信号。

6、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伴有脑膜刺激症、颅内压增高症等改变,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若脑脊液涂片找到真菌即可确诊。

7、鉴别诊断: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故应反复做脑脊液检查和涂片,如查到真菌有助于鉴别诊断。

8、治疗:真菌感染一旦形成肉芽肿,药物治疗则难以消除,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但手术前后都需要抗真菌药物治疗,并对原发感染灶进行系统治疗。a、开颅病灶切除术:手术方法同脑结核球、脑结核性肉芽肿。术前、术后皆需继续药物治疗。b、药物治疗:目前治疗真菌的药物有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等。对不同的真菌需用不同的药物,可以合并用药,如隐球菌致病可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合用,则疗效更佳。

9、预后:如能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同时手术切除肉芽肿,预后良好。

10、预防:在临床上正确地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于器官组织移植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应积极预防感染的发生。









































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
南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zzbx/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