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3块骨头里面装着全宇宙最不要脸的东西

我们的脑子被颅骨包围着,颅骨一共23块。

额骨上写着:智慧——人其实也是动物,不过我们把祖先称为“高级智人”。——高级的、有智慧的人。人能独立思考,通过思想意识支配身体行为,压制动物本能,这是人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

枕骨写着:憧憬——科幻电影《超体》中讲到,大多数人的大脑只被开发了10%,而主人公的大脑最终被开发到%,她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如果我们的大脑也多被开发一点点,生活中很多难题是否会迎刃而解?你不会错过重要的会议,考试时下笔有如神助,原本需要加班的工作在两个小时内全部完成……多么值得憧憬的一件事儿。

上颌骨写着:重要——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命保障系统足以应付大多数意外。失血可以输血,断肢可以再造,甚至连心脏都可以进行移植……但人脑是不可替代的。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心脏停跳,脉搏微弱,呼吸丧失,我们通过各类急救方法,还有挽救生命的可能。但如果一个人脑死亡,他的一生就盖棺定论了。真的“盖棺”。

下颌骨写着:深邃——相关科学对于大脑领域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我们不知道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我们甚至不知道,大脑哪里发生了病变,使得慈祥和蔼的老人变得木然而失神。

…………

然而,一块最深的听小骨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句话,它超过了古往今来所有对大脑的正常认知,它很新颖,甚至有点搞笑。

——大脑是最不要脸的。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读者柒天看到了这篇文章,看到了上面的字句,他想:大脑真是全身最重要的器官……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个想法也是大脑发出的!

所以我说,那23块颅骨之内,一张报纸大小的脑干,那些比全世界电话网络还复杂多倍的神经回路,荟萃了全世界不要脸之精华。

你别笑……这个话题背后,隐藏着很深刻的逻辑悖论。

我们继续刚刚的话题。

读者柒天的大脑想,大脑真不要脸。

后来他发现上面这句话也是大脑想出的,大脑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他又发现上面这句话还是大脑想出的,大脑真不要脸。

大脑到底是不要脸还是有自知之明呢,大脑陷入了困惑。

大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困惑。

大脑又意识到自己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困惑。

大脑又意识到了自己又意识到自己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困惑……

一个死循环。

关于大脑,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点是——我们要研究大脑,就一定要把它单独剥离开。然而,“研究大脑”这项工作,也必须用大脑来完成。也就是说,我们要谈论大脑,却无法避开大脑。

大脑还有另一点很招人烦,大脑很欠儿。

欠儿是东北话,用来形容人爱凑热闹,什么事儿都要管。

如果有一天你的眼睛突然看不见了,你的大脑会自动补充你的视网膜无法捕捉的图像,所以在短时间内,你完全不会意识到自己瞎了这个事实。

我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上,一位姑娘醒来,洗脸刷牙更衣沐浴,这只是她漫长人生中最普通的一天。

家人打开了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着早间新闻。

这个小姑娘突然说:“为什么电视没有图像?”

这个时候她的家人才意识到:对她来说,她听得见电视里的声音,却看不见电视里的图像!

他们马上去看医生。医生说,她那天早上醒来,突发疾病,双目几乎完全失明,她的眼睛可以探测微弱的光源,但是完全无法看清图像。而她醒来,起床,穿衣,下楼走到客厅,拿起筷子吃饭这一系列的过程,她以为自己看到的那些场景,全部都是由她的大脑补充的。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她竟然对自己丧失视力的事实毫无察觉!

还有,随空气质量下降,鼻炎患者日益增多。大家觉得鼻炎很讨厌,反复不定,无法根治,但不致命。

其实,鼻炎非常可怕。

很多人不知道,鼻炎严重到一定程度,人会丧失嗅觉,完全丧失。

但这似乎对大家的生活没什么影响,患者看到醋会觉得酸,到海边会觉得腥,看到洋葱甚至会打喷嚏……

这些都是视神经把你看到的物品传递给大脑后,大脑自动反馈给你的味道,它甚至代替了鼻子的功能!

我们经常说,脑补脑补,这句戏言是真实存在的。这就像一种惯性,大脑真的会弥补给你很多感官上的缺失!

那么现在,我要问你了,你感知到的一切是真实的吗,不是大脑补充给你的?

你手边的瓜子,是真实存在的瓜子,还是大脑补充出的视觉和触觉?

你厚厚的钱包,是你通过劳动换取的真实钱财,还是大脑为了满足你的虚荣和渴求帮你填充的?

甚至,每时每刻都存在的空气,是真的无色无味,还是大脑已经适应了人类的思维惯性,反馈出来的无色无味?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会不会觉得地球很臭?

最后,你QQ阅读App里的《禁区左转90度》,是不是大脑为了满足你对文学的向往,把白纸黑字自动填充进你的视网膜里?

你真的认识一个作家,叫周德东吗?

作者:小赵

(本文部分内容取材于知乎,如遇版权问题请联系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儿童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zzbx/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