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瘤病
彭泽标供稿
年2月24日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5岁头部骨质缺损。
X线表现
右侧顶骨、颞骨及枕骨大部骨质缺损,呈“地图”样改变。
结果
黄色瘤病(韩-薛-柯氏综合征)
讨论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根据临床症状将本症分为三种类型,即骨嗜酸肉芽肿,韩薛柯氏综合征和勒雪综合征。骨嗜酸肉芽肿在成人发病多侵犯长骨,而在儿童则多见于颅骨、脊柱、肋骨和骨盆骨,病灶可为单一性或多发性。韩薛柯综合征多见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膜性骨的溶骨性改变、突眼和尿崩为常见症状,一般无生命危险,但多呈慢性或病灶进展;勒雪氏病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病情重,以内脏和皮肤、肺和骨骼等多脏器浸润为主,病情进展,病死率较高。由于本症的临床形式表现复杂,预后差别很大。
骨骼是最常见的侵犯部位,可出现在病程开始或在病程进展中。任何骨骼皆可受累,但以扁平骨受累较多见,主要为颅骨破坏,其他如颌骨、乳突、长骨近端、肋骨和脊椎等。可为单一或多发性骨损害,颅骨病变开始为头皮表面隆起,硬而有轻度压痛,当病变蚀穿颅骨外板后、肿物变软,触之有波动感,多可触到颅骨边缘。眶骨破坏多为单侧,可致眼球突出或眼睑下垂。下颌骨破坏导致齿槽肿胀,牙齿脱落。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有早出牙早落牙现象。严重的骨损害发生在脊柱可导致压缩性骨折。
X线骨骼表现:长骨和扁骨都可发生破坏,病变特点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扁平骨的病灶由虫蚀样至巨大缺损,形状多不规则,边缘可成锯齿状,颅骨巨大缺损可呈地图样,多见于顶、颞、额、枕及眼眶骨。脊椎多为椎体破坏,受压变窄可呈扁平椎,但一般椎间隙不狭窄,发生椎弓破坏者较少,此时易见椎旁脓肿。上下颌骨破坏可致牙齿脱落。长骨病变多位于骨干,为囊状缺损,单发或互相融合成分房状,内无死骨形成,也少硬化现象,病变处骨皮质变薄,破坏明显处可有层状骨膜增生。在做骨骼X线检查的同时应同时对肺部进行影像学检查。该类病例常合并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发小空洞影。
诊断需临床、X线和病理学检查三方面配合。临床最有特征的症状是皮疹、为诊断中的重要线索和依据。突眼、尿崩、颅骨缺损是幼儿期以后的常见症状,应进一步作X线检查。X线检查对诊断帮助极大,若肺部和骨骼变化同时出现,多可确诊。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最可靠的根据,尤其是电镜下找到具有Birbeck颗粒的LC,结合临床即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