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信息可能会多一点
1、GSK全球首个抗IL-5单抗哮喘新药Nucala获美欧2大市场批准
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呼吸管线本月在美欧监管方面接连传来喜讯。本月初,单抗药物Nucala(mepolizumab,美泊利单抗)获得美国FDA批准;近日,Nucala也获得了欧盟委员会(EC)批准。Nucala是全球获批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靶向白细胞介素-5(IL-5)的生物疗法,同时也是批准用于治疗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首个IL-5单抗。
美国方面,Nucala(每4周一次皮下注射mg剂量)获批作为一种附加(add-on)维持疗法,用于12岁-17岁青少年及18岁及以上成人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治疗。欧盟方面,Nucala(每4周一次皮下注射mg剂量)获批作为一种附加(add-on)维持疗法,用于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成人患者的治疗。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通过外周血筛查确定,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至少细胞/μL或者在前一年的某段时间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至少细胞/μL。
Nucala用药方式为每4周一次皮下注射mg,作为一种附加疗法配合患者正常的呼吸药物(通常包括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额外的药物,如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用药。Nucala不适用于其他嗜酸性疾病的治疗,也不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痉挛或持续哮喘的缓解。
Nucala(美泊利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特异靶向白细胞介素5(IL-5)。IL-5是一种细胞因子,能够调节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的生长、活化、存活,并能够为嗜酸性粒细胞从骨髓迁移至肺部及其他器官提供重要的信号。Nucala与人IL-5结合,阻断IL-5与嗜酸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以这种方式抑制IL-5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能够降低血液、组织、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这反过来又能够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所介导的炎症。
目前,Nucala正处于多个临床项目中,调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治疗。
2、UniQure放弃向FDA提交基因疗法Glybera
如果有人要评出医药发展史上最为坎坷的疗法的话,那么基因疗法或许是最有利竞争者。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业界对于这种从基因水平上治疗疾病的方法还是心存疑虑。而最近FDA则又给了这一疗法一记重击。三个月前,FDA要求荷兰公司UniQure在再次提交其用于治疗罕见病——脂蛋白酶缺乏症(LPLD)的基因疗法Glybera审批前,还需要提交两项临床研究的数据。而在纠结了三个月后,UniQure公司最终决定放弃在美国市场上市Glybera的计划。
Glybera此前已经在欧洲市场获得批准上市,这也是首个进入临床治疗的基因疗法。然而,与这个一同载入史册的还有这种疗法高昂的价格。目前进行这种疗法的总费用高达万美元之多。尽管如此,UniQure还是未能下定决心再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原因在于LPLD的发病率仅为万分之一。不过,这一结果似乎并不会对UniQure公司的财务状创造成太大影响。公司CEOJ?rnAldag在电话会议中还向投资人解释这一决定称,Glybera所治疗的LPLD具有其特殊性,因此该疗法所遇到的挫折不应当被扩大到整个基因疗法上。
尽管J?rnAldag如此仗义执言,但是基因疗法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事实上,作为基因疗法的先驱,今年以来UniQure公司的股价频频受挫也反映了这种悲观情绪。该消息公布当天公司股价下跌17%。而很快UniQure公司将公布基因疗法治疗B型血友病的临床研究,这家基因疗法先驱是否能扳回一城?生物谷小编与大家共同拭目以待。
3、抗癌新药-台研发胰臟癌药获美核准上市
国内一年新增0~位胰臟癌病患,多数活不过一年,国卫院与生技公司合作成功研发抗癌新药ONIVYDETM(安能得),在胰臟癌病患第一线用药失效后接着使用,可让一半的胰臟癌病患延续存活一年以上,这个研究成果刊登于本月发表的国际顶尖医学期刊TheLancet,并成为台湾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核准通过的癌症新药。
国卫院癌症研究所所长陈立宗表示,胰臟癌是现有人类罹患的恶性肿瘤当中最严重、最具侵袭性且预后不佳的高度恶性疾病,5年存活率约为6%。过去全世界胰臟癌第一线标准治疗药物主要是以gemcitabine为基础的疗法,病患若治疗失败则无药可用。
安能得治疗胰臟癌人体临床试验,在全球14个国家,共计76家医院参与,国卫院结合台湾8个医学中心,共同收录95位病患参与本试验,其占全球总收案人数位病患的22.8%,收案率为全球之冠。
陈立宗指出,安能得主要将奈米微粒子包裹在抗癌妥药物上,以降其在血管中的浓度并延长在血管中的时间,也因此能降低药物腹泻及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及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研究发现,以传统治疗药物gemcitabine治疗胰臟癌,病患恶化的中位数为5.5个月,若在gemcitabine治疗失败后,病患接着用二线药物安能得,则可延长6个月的寿命,如此一来,就有一半的胰臟癌病有机会存活超过一年以上。
陈立宗表示,安能得已通过国内TFDA及美国FDA药品查验证记,目前国内尚未上市,亦未纳入健保给费。未来研究将朝胰臟癌病患一线用药及其在肺癌及乳癌上治疗方向努力。
4、宫颈癌:人类可能最先消灭的癌症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杀手。人们所熟知的梅艳芳、李媛媛等女明星均死于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病人群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30岁左右的患者明显增多。宫颈癌虽然很可怕,但宫颈癌是恶性肿瘤中唯一具有“三个唯一”特点的癌症,即: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唯一可能基本消灭的癌症。也就是说,只要早诊早治,宫颈癌完全可以预防、早期发现及治愈。
3、默沙东与康方生物宣布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达成一项重要合作
位于国家健康基地的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方生物)今天宣布:与默沙东(NYSE:MRK,默沙东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称为默克)就一项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达成合作。根据这项协议:默沙东将获得康方生物的化合物AK-的全球独家开发和推广权。AK-是由康方生物在中国发现、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根据合作协议条款,康方生物将从默沙东获得一笔前期付款,以及总价为2亿美元、涵盖开发和推广的阶段式付款。更多细节尚未披露。
我们很高兴能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全球领导者默沙东建立合作。通过此项合作,我们将康方生物独特的生物制药发研发平台与默沙东成熟的后期临床试验及商业优势相结合,加快AK-进入全球市场的进程。这一合作证明了我们公司的承诺,那就是将创新疗法带入市场,以满足全球癌症患者的亟待解决医疗需求。康方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夏瑜博士表示:康方生物期待与默沙东的合作,我们将继续拓展在创新生物制药领域的合作机会。
此次与康方生物的合作建立在我们肿瘤免疫学领域的现有实力基础之上,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刺激肿瘤定向免疫应答机制,聚焦于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水平。默沙东公司副总裁、默沙东实验室肿瘤早期开发阶段治疗领域负责人EricRubin博士表示,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AK-的加入,进一步巩固了我们跨癌种探索联合治疗方式的承诺。
4、盘点:年Nature杂志亮点研究成果
Nature:肿瘤也有互联网
Nature:CRISPR-Cas也有天敌!
Nature:光,擦除小鼠记忆
Nature:肿瘤抑制蛋白竟驱动恶性癌症
Nature:终于找到你!肝脏干细胞来源揭秘
Nature:不知道了吧?人类的手掌远比黑猩猩的要原始
Nature:科学家首次发现抑郁症相关基因
Nature:人类将继续进化更高更聪明
Nature:重大发现-大脑与免疫系统直接相连
Nature:人类表观基因组图谱顺利完成
Nature颠覆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淋巴管
Nature:靶向MET治癌——生物版“阿喀琉斯之踵”
Nature:人类核糖体结构终于被解析!
NatureReview:抗癌药物新靶标——mRNA
Nature:癌症抗药新发现防止肿瘤复发有新招
Nature:肥胖基因确实存在,减肥真是无用功?
Nature:艾滋病病毒也挑剔
Nature:为你揭开DNA甲基化及表观遗传学的千古之谜
Nature:药物治疗可造成肿瘤适应性进化
Nature:还是天然食物好!食品添加剂会诱导炎症和代谢综合征
Nature:全基因组测序可预测胰腺癌化疗效果
Nature:线粒体DNA损伤引发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
5、Nature: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或可给肠道细菌带来正能量
当糖尿病患者利用二甲双胍治疗时,其机体的肠道细菌的组分和功能就会发生改变,在人类机体中有万亿个细菌,其中大部分细菌都生存于机体肠道系统中,称之为肠道微生物群,我们利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分离生长,因为有些细菌对氧气并不耐受;过去很多年里在大量基于基因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帮助下,科学家们已经可以非常容易地对肠道细菌的组分和功能进行分析了,而且肠道细菌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类型的物质来以多种途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
在疾病研究领域内,复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分和功能的改变,即肠道微生物群落生态失调都是一个重点研究的领域,然而目前研究者在这一块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同时研究者们也并没有意识到日常摄入的药物对肠道菌群的潜在影响。基于上述原因,研究者就不可能确定哪种生态失衡和特殊疾病直接相关,同时他们也不知道如何采取治疗措施来治疗相关的疾病。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欧洲和中国的研究人员对来自丹麦、瑞典及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个体机体中的肠道细菌群落进行研究分析,总共合计对人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和摄入特定药物引发疾病改变之间的关联。
本文研究发现,常用于治疗高血糖的药物二甲双胍可以引发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肠道微生物的有利改变,从而增强细菌产生特殊类型的短链脂肪酸的能力,比如丁酸和丙酸等,这些脂肪酸可以以多种不同途径有效降低血糖水平;然而众所周知,二甲双胍对于胃肠道有副作用,比如其会引发胃胀气,本文研究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解释,即利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或许机体肠道中存在较多的大肠杆菌,而这种细菌是引发胃部不适的原因。
研究者表示,我们并没有发现其它类型的抗糖尿病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群落具有实际的影响,当对未进行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不论患者来自哪个国家(中国、瑞典或丹麦),其机体中产生促健康效应的短链脂肪酸的细菌水平都较低;然而是否缺失特定的产脂肪酸的肠道细菌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子,目前尚无定论,研究者希望通过后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索这一问题。
6、重庆明年2000种遗传病可做基因检测
医院科研科负责人介绍,该院将拓展1000平方米院内场地和2400平方米院外场地,构建基因组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平台,各个临床科室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与精准医疗接轨,无论是耳鼻喉科、心内科、妇产科,还是儿科、肿瘤科等,都可以实现精准医疗,可对2000种遗传病进行基因检测。
该院遗传中心主任、中国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战略联盟首席科学家袁慧军说,许多常见疾病的药物有效率只有50%,如抗抑郁类药物的起效率为62%、哮喘类的为60%、糖尿病的为57%、关节炎的为50%,肿瘤类的只有25%。“通过运用基因测序等技术,可以筛查遗传病基因,既可以预防遗传病,也能够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疾病治疗方案,基因靶点测定能够判定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减少毒副作用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有关数据显示,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的患者,美国就诊的220万人中有14万人,德国就诊的50万人中有2.5万人,而中国有19.2万人。
袁慧军说,目前我国每年新生聋儿2——3万人,但是临床耳聋基因诊断率不到35%。明年该中心将开展常见耳聋基因缺陷筛查,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聋儿的出生率。
医院检验科主任府伟灵说,目前正在研究太赫兹射线检测,对人体辐射小,还可以检测到分子结构,相较于现有医学成像技术,具有很多优势。以乳腺癌为例,分为不同的类型,治疗方法也不同,如果都是采取手术切除加放疗、化疗的方式,效果并不是都很好。通过太赫兹射线检测,能够确定其具体类型,并对症下药。
7、新加坡医生研发软件可预测肝癌复发率
新加坡医生研发一套软件,可预测肝癌病患在切除肿瘤后的癌症复发率。肝癌病患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一般而言,这些病患在手术三年后的癌症复发率为60%,手术五年后的复发率为70%。全球首个个人化肝癌复发率评分软件新预测方式通过8道问题,如肿瘤的大小,病患呈现的症状等,计算肝癌复发的概率。这一套名为肝癌复发率评分(SingaporeLiverCancerRecurrence,简称“SLICER”Score)的评分系统,由新加坡国立癌症医院的一组医生研发。这也是全球首个个人化的肝癌复发率评分软件。医院肝胆胰外科高级顾问医生周炳聪副教授说:“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是治疗肝癌病患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希医院对于肝癌复发率评分的研究,作为其他国家在评估肝癌肿瘤切除手术成效的一种参考。”周炳聪说,医生可根据病患得到的评分,推荐适合他们的复诊次数。例如,复发率较高的病患,医生会更常为他们进行扫描或检验。这套系统也能让复发率较低的病患减少复诊的需要,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国立癌症中心肿瘤内科顾问医生陈民汉表示:“从临床角度来说,我们有必要有一套系统,可以准确预测病患在动过手术后可能癌复发的概率。这能更好地协助医疗人员为病患提供辅导,也能更好地安排检测,以便尽早发现高风险病患病情复发的情况,好为他们动手术。”这组医生分析了名,于年至医院接受肿瘤切除手术的肝癌病患的资料和数据后,用两年时间研发这套系统。在新加坡,肝癌在男性癌症中排行第四,女性肝癌病例较少,不在十大之列。男性肝癌患者年龄以40岁以上为多,30岁或更年轻患者属少数。肝癌是当地第五常见癌症,死亡率却排第三。肝癌死亡率高是因为患者的病情往往发展至末期才被确诊,病人较迟开始接受治疗。周炳聪指出,在本地,造成人们患上肝癌的因素,除了包括B型肝炎患者感染病毒,以及长期喝酒的习惯,糖尿病和脂肪肝也渐渐成为患癌的主要因素之一。肝癌复发率评分在一个月前开始运作。周炳聪和陈民汉表示,医院的医生使用。
8、日本开发出大型实用化金属3D打印机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报道了一项大型实用化金属3D打印机的新产品消息。与目前主流的“由金属(或)合金粉末,经电子束或激光烧结逐层成形”激光或电子束金属3D打印机采用的技术路线不同,本消息涉及的金属3D打印机,则采用了由电弧焊溶解不同金属或合金材料的焊丝,并使其层积成形的新方法。由于技术路线的特点,这种新型3D金属打印机与目前主流方式装备相比,工作效率更高(正常-cc/h,适当条件下可达到cc/h以上,效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成本更低(装备投资仅0万日元,造型材料费降低到原来的1/10),而且可以3D打印成形更大的工件(最大mm*mm*mm)。这一新的大型金属3D打印机技术与产品,是由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和武藤控股共同开发的,目前已进入实用化和试销阶段。据负责技术开发的笹原弘之教授介绍,该技术可以完成目前主流3D打印技术难以完成的镁金属等的造型,有希望用于人造卫星部件生产。作为一款还在试销过程中的新产品,该3D金属打印机也还存在“需要进行最终修整加工”等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因此,产品开发方正在通过试销,收集相关数据,改进和提高产品,以使这一新型3D金属打印机尽快扎根市场。例如,准备通过试销,寻找更加能发挥该系统特点的应用领域(如多品种、小批量难以切削加工的金属部件,模具等现有基体再造型等);再如,准备进一步改进系统,加强对成形过程的监控和电弧焊熔接条件的自动控制等。
9、世界上第一条无线充电电动公交汽车线路在德国柏林运营
8月31日,德国柏林公交公司(BVG)将4辆型号为SolarisUrban12electric,装载了庞巴迪公司感应式PRIMOVE充电系统和Vosslohkiepe公司的牵引装置的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首都投入运营的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线路,成为柏林电动汽车发展史上的里程牌。新的电动汽车线路将使柏林成为城市交通的先锋,并有助于大大改善柏林的环境。该公交线路运营于柏林动物园站和南枢纽站(Suedkreuz)之间,将全部使用Solaris-Elektrobus电动汽车,这种车辆不仅没有废气排放,而且震动小和安静无噪音。其充电方式采用无线非接触式,类似于电动牙刷,但是容量和功率很高,在终点站设有庞巴迪感应式PRIMOVE充电装置,每次充电仅需几分钟。柏林的这个电动汽车项目将由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提供万欧元的资助,以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中电动汽车的发展。柏林市政府将从年中期开始直至年,接力联邦政府的资助提供该项目的联合资助,该项目只是柏林市政府一揽子促进环保技术取得突破的一个部分。未来,柏林将逐步用电动汽车取代柴油汽车,使公共交通完全电气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区公交线路全部使用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首都,成为智慧城市和实施能源转型的样板城市。该项目的伴随研究将由柏林工业大学产品开发方法和机械电子专业提供,他们在前期领域研究了电池的必要充电时间和容量,目前将对该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的整体评估。电动汽车E-Buslinie将在“柏林-勃兰登堡国际电动汽车橱窗”主题下运营至年秋天。
10、美国企业在受控核聚变领域研究取得进展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位于美国加州的聚变能研究公司TriAlpha最近取得了新的突破,有望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采用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之外为受控核聚变能利用找到更为经济的技术路线。TriAlpha公司于年成立,目前有约名雇员,吸引了来自高盛集团、微软创始人之一PaulAllen等多渠道的私人投资。该公司采用一项名为“场反向位形”(Field-ReversedConfiguration,FRC)的技术,在一个长23米的管道两端利用粒子加速器发射高速等离子体,通过磁场控制在管道中部合并之后绕轴旋转,将动能转化为热能,旋转的等离子体自身形成的磁场理论上可以实现自约束。但由于等离子体的湍流造成粒子逃逸,此前的研究最多能使等离子体稳定维持0.3毫秒。在TriAlpha最新的研究中,从旋转的等离子体边界切向注入高能粒子,可使等离子体保持稳定达5毫秒,并且有望将注入粒子的能量加大后继续延长稳定时间,从而达到产生热核聚变的临界条件。达到热核聚变的临界条件还面临另外一项挑战,即提高等离子体的温度。传统氢同位素核聚变需要的温度是1.5亿摄氏度,是现在该项目可达到温度的10倍左右。但TriAlpha使用的聚变燃料是氢-硼等离子体,达到聚变的温度需要30亿摄氏度,这意味着更加困难的挑战。之所以选择氢-硼作为聚变燃料是因为其聚变反应中不会释放中子,而只产生三个α粒子,有利于辐射防护和设备维护,更适用于商业聚变利用,这也是公司命名为TriAlpha的原因。这一成果获得了美国学界及企业界的广泛 石墨烯可“变身”为各种独特的材料,氮化硼纳米管也可被加工成各种生物和物理材料,但这两种材料却没有在电子界取得一席之地:石墨烯导体中电子释放太快,无法控制电流;氮化硼纳米管单独存在时甚至是不能导电的绝缘体。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物理学家叶玉金(音译)领导他的团队将上述两种材料的化学结构放大,找到其不匹配性,最终成功开发出全新的混合数字开关。他们在单分子层石墨烯表面蚀刻出许多小针孔,然后往针孔内引入氮化硼纳米管,融合后的混合材料看起来就像一层树皮上长着不规则的稀薄头发。
由于化学结构的不匹配,两种材料的结合点处会出现能隙的不匹配:石墨烯薄层导电快,而纳米管内的原子结构会阻止电子流动,混合材料因此具有了能隙差(势垒)。这些能隙差成为调控并阻止电子流动的关键。两种材料之间的接触点被称为“异质结”,这些异质结就是数字开关。
研究证明,新型混合开关具有更高的转换系数,其开关速度比现有石墨烯转换器高几个数量级,这将加快电子产品和计算机的开发步伐。
新型混合材料还能解决目前晶体管中硅半导体的两大短板:不能更小以及大量发热。另外,由于石墨烯和氮化硼纳米管具有相同的原子排列即位点匹配,新型数字开关还能避免电子流动分散的问题。电子只有朝同一个方向流动才能制造更大的电流,但经常有电子会偏离原来的方向,大大降低电流的强度和速度。而新型混合开关能控制高速前行电流中电子的方向,让偏离的电子回归正轨。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更正规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