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
颅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颅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分为后上方的脑颅和前下方的面颅。
01
脑颅骨
脑颅骨有8块,不成对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脑颅骨的顶是穹窿形的颅盖,由额骨、枕骨和顶骨构成,底由蝶骨、枕骨、颞骨、额骨和筛骨构成。
1、额骨:位于颅的前上方,分3部:
①额鳞:扁骨,内含空腔称额窦。
②眶部:为后伸的水平位薄骨板,构成眶上壁。
③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缺口处为筛切迹。
2、筛骨:为最脆弱的含气骨。位于两眶之间,构成鼻腔上部和外侧壁,分3部:
①筛板: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构成鼻腔的顶,板的前份正中有向上伸出的骨嵴称鸡冠。
②垂直板:自筛板中线下垂,居正中矢状位,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
③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骨片围成许多小腔,称筛窦。迷路内侧壁有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侧壁骨质极薄,构成眶的内侧壁,称眶板。
3、蝶骨:居颅底中央,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
(1)体:为中间部的立方形骨块,内含蝶窦,分隔为左右两半,分别向前开口于鼻腔。体上面呈马鞍状,称蝶鞍,中央凹陷为垂体窝。
(2)大翼:分为凹陷的大脑面、前内侧的眶面和外下方的颞面。颞面借颞下嵴分上、下两部:上部是颞窝的一部分,下部构成颞下窝的顶。大翼根部由前内向后外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3)小翼:上面是颅前窝的后部,下面构成眶上壁的后部。小翼与体的交界处有视神经管。小翼与大翼间的裂隙为眶上裂。
(4)翼突:根部贯通一矢状方向的细管称翼管,向前通入翼腭窝。
4、颞骨: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侧壁,形状不规则,以外耳门为中心分3部:
(1)鳞部:位于外耳门前上方。内面有脑回的压迹和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下部有伸向前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颧突根部下面的深窝为下颌窝,窝前缘的横行突起,称关节结节。
(2)鼓部:于下颌窝后方。从前、下、后3面围绕外耳道。
(3)岩部:与蝶骨体相接,底与颞鳞、乳突部相续。
①前面朝向颅中窝,中央有弓状隆起,隆起外侧较薄的部分称鼓室盖,近尖端处有光滑的三叉神经压迹。
②后面中央部有内耳门,通入内耳道。
③下面中央有颈动脉管外口,向前内通入颈动脉管。此管开口于岩部尖,称颈动脉管内口。颈动脉管外口后方的深窝是颈静脉窝,后外侧的细长骨突为茎突,其根部后方的孔为茎乳孔。岩部后份肥厚的突起,位于外耳门后方称乳突。
5、枕骨:位于颅的后下部,呈勺状。前下部有枕骨大孔。枕骨借枕骨大孔分为4部:前为基底部,后为枕鳞,两侧为侧部,侧部的下方有枕髁。
6、顶骨:呈四边形,位颅顶中部,左右各一。
面颅骨02
面颅骨15块,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面颅骨围成眶腔、鼻腔和口腔。
1、下颌骨:为面颅骨最大者,分一体两支:
①下颌体:为弓状板,有上、下两缘及内、外两面:
1)、下缘圆钝为下颌底
2)、上缘构成牙槽弓,有容纳下牙根的牙槽
3)、外面正中凸向前为颏隆凸,前外侧面有颏孔
4)、内面正中有两对小棘称颏棘,其下外方有一椭圆形浅窝称二腹肌窝。
②下颌支:为下颌体向后上方延伸的方形骨板,末端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称冠突,后方的称髁突,两突之间的凹陷为下颌切迹。髁突上端的膨大为下颌头,与下颌窝相关节。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相交处称下颌角。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下颌孔,孔的前缘有伸向上后的骨突称下颌小舌。
2、舌骨:居下颌骨下后方。中间部称体,向后外延伸的长突为大角,向上的短突为小角。
3、犁骨:为斜方形小骨片,组成鼻中隔后下份。
4、上颌骨:成对,构成颜面的中央部,可分为一体和四突:
①上颌体:内含上颌窦,分前面、颞下面、眶面及鼻面。
1)、前面上份有眶下孔,孔下方凹陷称尖牙窝。
2)、颞下面朝向后外,中部有几个小的牙槽孔。
3)、眶面构成眶的下壁,有矢状位的眶下沟,向前下连于眶下管。
4)、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后份有大的上颌窦裂孔,通入上颌窦,前份有纵行的泪沟。
②额突:突向上方,接额骨、鼻骨和泪骨。
③颧突:伸向外侧,接颧骨。
④牙槽突:伸向下,其下缘有牙槽,容纳上颌牙根。
⑤腭突:向内水平伸出,于中线与对侧腭突结合,组成骨腭的前份。
5、腭骨:呈L形,位于上颌骨腭突与蝶骨翼突之间,垂直板构成鼻腔外侧壁的后份,水平板组成骨腭的后份。
6、鼻骨:为成对的长条形的小骨片,上窄下宽,构成鼻背的基础。
7、泪骨:为方形小骨片,位于眶内侧壁的前份。前接上颌骨,后连筛骨迷路眶板。
8、下鼻甲:为薄而卷曲的小骨片,附着于上颌体和腭骨垂直板的鼻面上。
9、颧骨:位于眶的外下方,呈菱形。
未完待续
整理过程中难免疏漏错误之处,望批评指正。
小黑资料库
“头秃”医学生整理的资料们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