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举报本文的读者朋友们,请看文末参考文献,这是一篇处理注射并发症的专业的科普文章,不是什么“宣传色情”!!!不是我不打码,而是打了码要如何看得出并发症?!!!所有并发症分类参考下图译图与原图,出自参考文献里第一条:
前言
▼
宝宝们,我又回来了。这次的专题,来自于我们的偶像女神,美联萌的萌主和她的女人们(以Alisa雨为代表的一群聪明过人的妹子们)贡献的超级热度的话题,自体脂肪移植术后出现的硬块,能不能吸收,长什么样子呢?....
前方是绝对重口味的合集,胆小者慎点!!!
一、自体脂肪移植术后出现的不仅仅是硬块呐~~~
江湖传闻,自体脂肪移植,患者满意度非常低,纠纷不断,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很多患者在移植后发生了——并发症。
其中有些并发症让人特别难以接受,
例如:注射部位发现了不明肿块,结节和硬块。
于是,笔者找了一些paper,试图总结脂肪移植肿块的类型,让大家心里明白。
??????????
二、硬块的分类
1
囊性肿块
案例:32岁的女性10个月前进行了隆胸手术后出现囊性肿块。
图A为超声显示皮下有1.3厘米,圆形,无回声阴影,后回声增强也很明显,诊断为油囊肿(箭头);
图B在超声引导用细针抽吸(18G注射器针,箭头处);
图C为抽吸后,油囊肿完全消失(箭头)。
吸出的内容物为白色、不透明的液体
2
复合型结节
案例:一个24岁的女性在14个月前接受隆乳手术后出现的复合型肿块。
图A明显显示10厘米的复合肿块位于右乳房下(箭头);
图B为用肿胀技术在囊肿中进行吸脂(箭头);
图C用VaSer威塑(箭头)分解实质型脂肪;
图D显示在威塑VASER处理结束时,油组分减少(箭头);
图E显示最后通过3.7毫米插管吸入内容物,留下少量液体(箭头);
图F为处理后,含量完全消失(箭头)。
吸出的内容物显示大量的坏死脂肪
3
实质型结节
案例:为一个43岁的女性在14个月前接受隆胸手术,术后出现实质型肿块。
图A可见一个4.8厘米的固体肿块是明显的左乳腺下(箭头);
图B是采用囊内肿胀法抽脂术,用VaSer威塑分解固体成分(箭头);
图C可见处理后,含量完全消失(箭头)。
病理检查(H-E染色)显示变性和坏死的脂肪细胞
4
钙化型结节
案例:一位34岁的女性,10年前和9个月接受过隆胸手术后发生的钙化型结节。
图A可见一个4厘米钙化肿块是明显的左乳腺下(箭头);
图B可见钙化结节经乳晕切口切除。切除肿块4.2×3.2cm,表面光滑。在横截面上,肿块有一个厚的钙化胶囊,充满坏死的脂肪,没有油含量。
5
其他结节
案例:33个月前接受过隆胸手术的30岁妇女发生的其他类型的结节。
图A和图B,可见3.5厘米囊性肿块在右乳腺下方明显(小箭头)。肿块引起乳腺和胸大肌(大箭头)的黏附和炎性改变。
切除肿块(图C)6.1×4.3cm,较硬。在横截面上,肿块和周围组织非常硬,并有炎症改变。
??????????
三、硬块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诊断方法
第一步,触诊
(参考收费:0-元)
医院一般免费,巴不得你再回去做项目;
医院需要挂号,专家号最高元一个。
第二步,超声检查
浅表器官组织B超检查
(参考收费:15元/部位,医院)
浅表多普勒彩超
(参考收费:65元/部位,含检查60+计算机图文费用5,医院)
2治疗方法细针抽吸法、威塑VASER吸脂法(中国还没有)、肿块切除法和扩大肿块切除法
??????????
四、切除后肿块还会再生吗?恢复会怎么样?
手术切除患者的预后
案例1:乳晕旁切口切除术
(自体脂肪隆乳术后,患者右乳出现硬化结节)
术前术后案例2:经皮腱膜切开术伴脂肪移植,连续注射。
(一名41岁的女性接受SIEF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
图A为第一次注射后,右侧残留囊严重萎缩;
图B为举起右臂时的照片;
图C为第三次经皮腱膜切除术后脂肪移植(新鲜2次,冷冻3次)。
怎么样,即使是发生了问题,也同样还是会美回来。其实大多数患者都会惧怕切开,通过上述案例大家应该对切开的方法有点信心了吧?
玻尿酸等常见其他填充剂篇
患者一:非常常见的迟发型结节和肉芽肿
黑箭头指向多核巨细胞;红色箭头指向粘液嗜碱性异物,周围有栅栏上皮样组织细胞。
丁达尔现象:
注射玻尿酸Hylacorp后发炎:
注射丙烯酸凝胶(Dermalive)后发生肉芽肿:
悲催的是,做了表情后,肉芽肿更明显:
取出的肉芽肿:
患者二:
(a)右侧眼周外侧的皮肤着色硬性皮下结节1年;
(b)真皮中层至深层的多发性肉芽肿(HE;)
(c)嗜碱性多泡细胞周围的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巨细胞。嗜碱性物质在异物肉芽肿的中心。(H&E,0)
患者三:
(a)左侧太阳穴红肿2天。(b)果冻状黄色物质。(c和d)真皮和皮下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显著积累。(C:H&E,;D:H&E,)
患者四:
聚己内酯型真皮填充剂(少女针)引起的肉芽肿
(A,B)2年后的临床表现;肉芽肿的高频超声-Epiq5,18MHz探头(C);48MHz探头(D),ST皮下组织切片。表皮和真皮之间的界限模糊,这表明这一区域(C,D)有活跃的炎症。
患者五:
(a)箭头指向眉毛下方的肿块。箭头(B)指向位于皮下区域的局部良好肿块。(c)黄色质量为2厘米×1厘米大小,边界不规则,橡胶一致。
患者六:
爱贝芙的肉芽肿看一下,右上唇区的硬性、非固定性和柔嫩红斑肿块:
取出的过程是如此美好:
结语
Ok啦,今天的分享到这里为止。
各位平台的粉丝宝宝们,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并发症患者招募群啦,患者请扫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