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A相关血管炎的死亡因素分析

讲演者:医院医院李胜光

整理:山东济宁医学院李健

1.研究背景

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主要包括三种疾病: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此类疾病有共同特征:中老年起病;基础疾病相对较多;病初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发热、乏力、消瘦及关节肌肉疼痛等非特异症状为首发表现;疾病确诊过程多有波折,常因此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AAV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一直是临床面临的严峻问题,故进行此项研究分析AAV的死亡因素。

2.研究目的和对象

选取.11-.2医院医院临床确诊的AAV患者,共66例。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对比死亡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各项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异同,寻找影响其死亡的危险因素。

3.研究方法

通过AAV的EMA分类流程进行疾病诊断。对血管炎疾病活动度评估:同时使用BVAS和BVAS进行评判(总分63分,≥15分提示血管炎病情活动)。并应用血管炎损伤指数(VDI)、血管炎疾病范围指数(DEI)、五因子评分系统(FFS)进行病情评估。

4.结果

一般情况比较:66例患者中死亡20例,死亡率30.3%,死亡组在平均发病年龄、疾病活动度评分、疾病范围指数、血管炎损伤指数上均高于对照组,但其中只有平均发病年龄和血管炎损伤指数有统计学差异。ANCA阳性率上死亡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对疾病进行分层研究发现非EGPA较EGPA病死率高。

临床特征比较:死亡组在体重减轻、心血管受累、大咯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肾脏受累、皮肤表现、腹部受累、神经损害、发热等临床表现上无差别。统计了三个及以上器官受累的发生情况,死亡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心肺肾同时受累分析,死亡组与对照组亦有显著差异。

感染合并病和炎症指标:死亡组感染发生率55%,高于对照组28.3%,死亡组的合并病发生率70%高于对照组34.8%,均有统计学差异。死亡组合并感染的患者中以肺部感染多见,致病菌依次为巨细胞病毒、鲍曼不动杆菌、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菌感染。炎性指标方面:死亡组和对照组相比,在血沉、CRP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措施分析: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激素冲击+IVIG以及血浆置换治疗方式对比分析,死亡组与对照组无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年龄、BVAS评分、既往合并疾病的情况及心血管受累等与死亡呈正相关,而与感染等无相关性。

5总结

66例AAV患者随访1年,病死率为30.3%。AAV死亡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发病年龄偏晚;多脏器/系统受累;发生大咯血;心瓣膜病变;心衰;疾病损伤指数增高。感染是AAV死亡的重要原因而非其死亡的危险因素。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北京中科白电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zlsd/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