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小编的朋友圈,被一条《小小蜱虫咬人,惊动专家会诊》的消息刷爆了。消息称,贵阳一名7岁大的小女孩在观山湖公园游玩时被一种名为“蜱虫”的生物叮咬,家长发现后紧急送至就诊,最后医生通过“烟熏”疗法,成功将蜱虫拔出。
不禁疑问,蜱虫是什么鬼?
查阅资料得知,蜱虫是一种需要从别的动物身上吸血才能存活繁衍的虫子,它们会寄生在野生动物或鸟类身上。蜱虫的嘴,结构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导致人或动物被叮咬后,难以直接取下。
蜱虫叮咬人体后会侵染人的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被蜱虫附着后要取下来,必须得取完整,因为有很多寄生虫、致病菌“藏匿”于蜱虫体内,一旦入侵到人体内后果很严重。
本月7日,陕西西安的孟先生在给两岁的女儿洗头时,发现女儿头皮上有个黑点,上面有腿,还在动。孟先生将女儿送医,最后在医生的救治下成功将蜱虫取出。
7月19日,美国密苏里州一名58岁的女性,死于被蜱虫叮咬后感染一种罕见的蜱传播疾病,称为波旁病毒,这是近几年前才被发现并确定的新病毒。
据新闻报道,年山东省被蜱虫叮咬后致病例,死亡13例,吉林省死亡2例。细思极恐,这次事发贵阳的蜱虫叮咬事件幸亏就医即时,处理得当,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狗狗身上发现蜱虫
夏季是各种虫类出没的季节,人们在外出散步或游玩时,要做好防护,避免昆虫叮咬,尤其要注意蜱虫,遇到蜱虫叮咬该怎么办呢?
发现蜱虫之后:
1、无论是在人或动物体表,还是在衣物等物体表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去捏碎。
2、必须使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
重要提醒:医生介绍,市民一旦被蜱虫咬伤,往往都是自己取下,这样容易使蜱虫的假头留在皮肤内,其假头就是口器,取下的蜱虫是活的,并不代表蜱虫的假头已被取出,假头留在皮肤内,容易导致形成异物性肉芽肿,为后期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
如不小心接触到了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除了蜱虫,自然界中有许多被咬伤后可能致命的虫子,小编整理了以下最常见的几种,请大家多多防范。
恙虫
特点:
①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灌木丛边缘、草丛及河岸。
②喜欢咬人身体的潮湿处,如发际、脖子、腋下至胸乳部、腹股沟、四肢等。
③被咬后98%会产生黑色焦痂。
被咬后症状:
被咬后患者出现高热,通常会出现肺炎、肝炎及心脏和肾脏的损害,易被误诊。
案例:
医院病房内,黎阿姨告诉记者,她是10多天前他在家里的果园里干活,突然发烧,医院怎么都检查不出原因。原来,黎阿姨是被恙虫给“攻击”了,记者发现,被恙虫叮咬后的皮肤焦痂,呈现黄豆般大小的伤口。
防治方法:
①避免在草丛灌木中躺卧休息。
②户外活动后,换衣洗澡,重点擦洗腋窝、腰部、会阴等皮肤部位,可减少被恙螨叮咬的机会。
③恙虫病首发症状是高热,除了眼睛红,会有皮肤红肿,四肢麻痹,恶心嗜睡等。如果野外活动后长时间出现高烧不退,且腰、腋窝等处发现焦痂,要警惕是否患上恙虫病,应及早就医。
毒隐翅虫
特点:
本身不咬人,但是体内有毒液,被打死后毒液会流出来。
被咬后症状:
皮肤沾染其体液后出现红斑、水疱、脓疮甚至糜烂,而且拍死它的手摸到哪毒液就带到哪,有的还会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
案例:
去年9月,武汉当地高校十多名大学生被隐翅虫爬过之后,感染了隐翅虫皮炎。症状为带状或者条状红斑,皮肤表面起脓包。
防治方法:
①一旦皮肤与隐翅虫虫体接触后应立即清洗或涂以碱性溶液,如氨水等。
②皮损处涂薄荷炉甘石洗剂,或氣化锌油等。
③切忌在皮肤上拍打压碎虫体,可用嘴吹掉或甩掉,以防其酸性毒液沾染皮肤。
穴居型蜘蛛
特点:
被其咬处可看到两个针眼口,严重时局部红肿并逐渐扩大。
被咬后症状:
个别人被咬伤后大汗淋漓,并引发全身症状如头昏嗜睡、困惓无力、眼睑下垂或呕吐腹痛,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脉搏转慢、心律不齐、视力模糊。
案例:
近日杭州就有一位洪女士被一只小蜘蛛咬了一口,大腿内侧竟然出现一个11公分长、8公分宽的大面积溃烂,黄色的脂肪层袒露在外,至少要两个月以后才能恢复,还得通过植皮来掩盖大伤口,但还是会留下痕迹。
防治方法:
①万一被蜘蛛咬伤,最方便和有效的办法是用火柴或烟头烧灼伤口,以高温破坏其毒素。但这个办法必须抢在毒素未扩散之前,在被咬伤后I一2分钟内进行。
②应急火柴爆燃法:火柴头朝向伤口,围成一圈,再用点燃的火柴去引爆这些火柴,一次火柴的爆燃,足可破坏局部毒素。火烧不必把伤口烧焦,只需伤口皮肤起水泡就可以了。
被蜱虫叮咬的高峰期为六七月份,
次高峰期为八九月份!
现在是蜱虫出没的高发期,
请大家迅速扩散!
出门在外,千万留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