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颅骨不仅有助于维持头面部外形,而且还是颅脑与外界的一种屏障。颅骨缺损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继发性疾病。主要见于各种外伤和术后,如电击伤、车祸伤、枪弹伤、颅骨恶性肿瘤切除、先天性畸形、去颅骨瓣减压术后等。达到以下3个要求即颅骨重建成功:
(1)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即大脑的保护;
(2)颅脑与外界之问的屏障保护,即生物力学稳定;
(3)维持头部正常穹窿状外形,即美学要求。
1、颅骨缺损的修复材料
理想的颅骨缺损修复材料需要具备以下7点:(1)获取方便;(2)生物相容度高;(3)重建颅骨轮廓;(4)大脑屏障保护,抗外力;(5)具有诱导成骨潜能;(6)头颅影像检查兼容;(7)无供区问题,可降解,在一定的时间内被宿主骨替代,不影响宿主骨修复,无毒副作用。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颅骨修复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人工材料。
1.1自体骨移植
年,Vonwalther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自体骨移植修复颅骨缺损,Lier于年提出了骨膜在骨再生中的重要作用。随后有大量关于自体颅骨瓣、下颌骨外板、肋骨、髂骨和腓骨瓣等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文献报道。自体肋骨制成条状或粉末状适用于修复面积较小的颅骨缺损。目前,自体骨修复仍是颅骨重建的金标准,常用的骨组织供区包括颅骨、肋骨、髂骨、腓骨等,自体颅骨外板是首选网,距离中线2cm外的顶骨和枕骨区域可以降低发生静脉窦损伤的风险,是自体骨的常用供区。自体骨组织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和组织相容性,无排异反应,术后骨外露率低,但存在供区有限、塑形困难、增加二次创伤、移植骨具有较高的骨吸收率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自体骨移植愈合的关键因素是良好的血供和稳定的固定,有利于成骨细胞的迁移;研究表明,自体骨移植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的远期骨吸收率非常高,自体肋骨移植表现非常明显问。
1.2同种异体骨移植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的士兵由于枪击和爆炸造成颅骨缺损,推动了颅骨缺损修复方法的显著进步。20世纪初,出现了用人尸体颅骨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报道,Jsicard和CDambrin通过碳酸钠、二甲苯、乙醇、乙醚处理切除下来的颅骨,再通过高温灭菌,解决了异体骨组织处理和保存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骨组织库的建立,使同种异体骨来源、储运和免疫原性得到了解决,异体颅骨移植开始兴起。但术后的高感染率、移植骨吸收率以及宗教、伦理等因素限制了同种异体颅骨移植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且异体骨使用的安全性也一直受到杭州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