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位专题股淋巴瘤

经典读片

:中医院

:分部位专题(病例整理医师:范治国)

:股淋巴瘤-右髋臼骨淋巴瘤1例

:女,成年女性,既往身体健康,现感右侧髋关节间歇性疼痛半年,夜间明显。门诊就诊,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压痛(+),叩击痛(+),右侧髋关节外展、内旋、外旋受限,无明显包块、红肿、破溃,右下肢末梢血运、感觉好,表面皮肤温度正常,左下肢关节活动及皮肤感觉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图像如下:

X片:考虑恶性骨肿瘤,转移瘤?骨髓瘤?

CT:考虑:1、转移瘤;2、骨髓瘤;3、嗜酸性肉芽肿;

MR:多考虑转移瘤。

:(右髂骨)形态及免疫组化支持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它可以分为何杰金氏瘤(HD)及非何杰金氏瘤(NHL)两大类,临床上前者较少见,而后者较常见。骨淋巴瘤是一类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不足5%[1],它可以是原发于骨的单一病变,也可以是淋巴瘤晚期全身播散的表现,有时两者很难区分。骨的原发性淋巴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淋巴细胞的圆细胞肉瘤。

(一)发病年龄:患者发病年龄多为30岁以上,40-50岁为高发年龄组,10岁以下较少见。

(二)发生部位:淋巴瘤侵犯骨的部位较广泛,几乎全身各骨均可累及,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长骨、骨盆和脊柱,有人统计颌骨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长骨中股骨最常见,也是原发性骨淋巴瘤常见的发生部位。

(三)症状及体征:临床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及软组织肿块,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及消瘦等,具有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临床表现轻而影像学表现重的特点。

国内外公认的原发性骨淋巴瘤的诊断标准为[2]:

(1)肿瘤局限于单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有其他系统病灶;

(2)病理组织学上确诊骨病灶为淋巴瘤;

(3)就诊时只有局部转移,或至少在原发灶出现6个月后才有远处骨骼和其他部位的转移。

原发性骨淋巴瘤通常表现为:

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呈虫蚀样或穿凿样改变,典型的表现是骨皮质破坏轻而周围软组织肿块大。病变区骨质增生及硬化少见,骨膜反应较少见。增强扫描示可见髓腔及骨旁软组织肿块轻度强化。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MRI信号特点:

T1WI多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

T2WI则表现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其中病灶内信号不均匀可能与病灶血供、纤维变性及坏死的综合因素有关[3]。

T1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可较好显示骨髓腔受侵犯情况,分别表现为T1WI低信号及T2WI脂肪抑制高信号,在原发性骨淋巴瘤中有一定特异性。

溶骨型:多起始于髋臼附近,亦可波及坐、髂及耻骨。多为虫蛀状,斑片状,穿凿状溶骨破坏,以致融合成大片状的骨质缺损。病灶多无边界,亦无硬化边,很少见骨膜反应。

成骨型:发病部位同溶骨性,显示斑点状,棉球状密度增高,直至象牙样骨质致密。

混合型:同时兼有上述两种类型表现。

骨肉瘤

易发病于20岁左右,常伴有发热、食欲减退及消瘦等全身症状,(而原发性骨淋巴瘤全身症状轻),病变进展迅速。常见X线表现有局部软组织肿块,层状及放射状骨膜反应,溶骨性骨质破坏,瘤骨形成,髓腔扩张,骨骺线和关节软骨阻挡肿瘤组织发展,病理骨折,对邻近骨侵犯,肺部转移灶。

骨髓瘤

骨髓瘤发病年龄较大,50-70岁占75%,男性多于女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初为间歇性疼痛,后逐渐加重,尿中出现本周蛋白有重要诊断意义,X线表现为多骨或单骨的骨质破坏,成穿凿样或鼠咬状,边界清晰或模糊,骨质硬化少见,软组织肿块可有,多局限于骨质破坏区周围。

骨是酸性肉芽肿好发于髂骨体部近髋臼处;早期边缘不清的单房或多房囊状溶骨性破坏,随时间推移,破坏边缘清楚,周围见反应性硬化;穿破骨皮质可引起骨膜增生及形成局限性软组织肿块;骨盆病变周围上缘反应性硬化为诊断本病的重要征象[4]。

[1]KrishnanA,ShirkhodaA,TehranzadehJ,etal.Primarybone

lymphoma:radiographic-MRimagingcorrelationRadiographics,,23:-.

[2]COOLEYL,HIGINBOTHAMNI,GROESBECKHP.Primary

reticulumcellsar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zlsd/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