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见过猪脾、牛脾等,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没见过人脾,想知道人的脾脏是什么样的吗?她到底藏在何处呢?
人的脾脏正常情况下位于左上腹的后外侧部,握紧你的左拳头屈肘30°左右撑在你的腰背部,脾脏的位置就在你的手掌之下了,而其大小一般也就你拳头大小了。脾脏对我们机体来说,到底起着什么作用呢?可以概括为主要以下三个方面:过滤和储存血液,脾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故脾脏的功能受损将会导致整个机体不同程度的运作紊乱,尤其对于小于4岁的婴幼儿,更不宜切除脾脏,否则很容易诱发恶性凶险性感染。而临床上最常见的“脾大”就诊情况是患者自己摸到左医院就诊的,今天我们就普及一下脾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脾大”是一项重要的病理体征,正常情况下是摸不到脾脏的,但在膈肌位置较低或者体质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尔也能触摸到脾脏的边缘,但此时脾脏的质地较软,亦无压痛,这与病理性脾大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脾脏多大才符合诊断为“脾大”条件呢?在医学领域,脾大的“黄金”诊断标准是按脾脏的重量,正常青年人的脾脏重约50-g,但其重量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也会因性别、体重、体表面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显而易见,“黄金”诊断标准的可行性是很差的,谁都不会闲来无事把脾脏切除去称重。临床医生一般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仔细的腹部查体以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相应诊断的,下面将一一为大家介绍。
脾大的病人一般会有左上腹不适甚至有饱满感,还会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如贫血,易感染,出血后不易止血等,这是因为脾脏增大脾功能亢进导致的结果,病人还会表现出发热,出汗,体重减轻,淋巴结增大等全身症状,当然这会因具体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详细讲明病史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这对临床医生做出脾大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
腹部查体:正常情况下脾脏是摸不到的,如果仰卧位或者右侧卧位采用专业的检查手法能触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但这会有一定的假阳性,大约16%的病人腹部查体触到脾脏,但随后的影像学检查则显示脾脏大小正常,这就像开始提到的瘦弱体质的人群,所以如果腹部查体触及脾脏,应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排除假阳性。
超声检查:腹部B超是最常用的检查,相对来说安全,快速,对大多数病号来说容易接受,除此之外超声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也比较高,一般认为脾脏长度13cm,即可诊断为“脾大”,由于受个体差异和检查仪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医疗单位测定的正常值会有所差别。没有那一项检查能保证是百分之百的,超声检查对于脾脏位置比较靠前的人来说,也容易造成假阳性。
腹部CT:CT成像不但可以像B超一样显示脾脏的轮廓,区分是局灶性病变还是多发病病变,亦或是弥漫性脾肿大,还可以显示其他器官的病变(如肝的病变导致的脾大),肿大的淋巴结,原发部位的癌性病灶等,这些对脾大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影像学上如果脾脏大于5个“肋单元”,我们一般认为其为脾大。
磁共振检查:MRI对脾脏的占位性病变检出率与CT相当,受干扰性较小,但检查费用较高。
脾大只是一个表现,并不一定代表病变,所以,搞清楚脾大的原因才是最关键的。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确定脾到底大不大,脾脏肿大到什么程度,这个通过我们上述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是很容易做到的。其次我们要知道脾脏为什么会大,这也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除了上述那些检查外,还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然后再选择性地做有关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甚至有时还需行脾脏穿刺活检病理,最后才能对脾大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诊断。
那么什么原因可以引起脾脏增大呢?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1.感染性
(1)急性感染:见于细菌性感染,如败血症、伤寒;病毒感染,如急性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还可见于立克次体感染、螺旋体感染等。
(2)慢性感染: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布氏杆菌病,结核,梅毒,HIV,黑热病等。
2.非感染性
(1)淤血: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
心包积液、Budd-Chiari综合征,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等。
(2)血液系统疾病: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淋巴瘤,如霍奇金,非霍奇金淋巴瘤;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毛白血病、前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其它的像自身免疫性溶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幼红细胞贫血等。
(3)炎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嗜酸性肉芽肿等。
(4)脾脏肿瘤与脾囊肿: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较少见,转移至脾脏的恶性肿瘤也较少见,原发癌灶多来于消化道,良性肿瘤像血管瘤,脾脏的囊肿也较少见。
(5)其他:淀粉样变,高雪病等。
由此可见,众多病因均可引起脾脏增大。那脾大应如何治疗呢?不言而喻,我们应该根据患者脾大的病因来施以有针对性的治疗。所以临床上遇到脾脏肿大的患者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积极寻找原发病,再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而脾切除术主要用于脾破裂、脾肿瘤、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等引起充血性脾肿大等疾病。而基于目前对脾脏功能的进一步了解,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在条件及疾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行脾保留手术的原则,即“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年龄越小越优先保脾”的原则。
皮肤病医院白癜风有哪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