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临床病史
患者:男性,36岁。
主诉:双侧颈部肿物4年。
现病史:发现双侧耳后肿块4年余,鹌鹑蛋大小,质韧,边界尚清,无红肿痛,伴有瘙痒不适,消炎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近日患者自觉肿块较前增大。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5.15×/L(正常值0.02~0.52×/L),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各项肿瘤因子正常。
02影像学检查横断位平扫T1WI横断位平扫T2WI冠状位平扫T2WI矢状位平扫T2WI03问题根据以上信息,可能的诊断是(C)A淋巴结结核B淋巴瘤C木村病D干燥综合征04影像表现
双侧腮腺增大,T2信号增高,其周围见多发增大淋巴结,T2信号增高。双侧颈部见多发增大淋巴结。05病理
镜下见淋巴滤泡增生,部分生发中心扩大,可见小血管增生、纤维化及蛋白样物质沉积及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考虑为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并累积周围横纹肌组织。06解析
木村病(Kimura’sdisease),又名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angiolymphoidhyperplasiawitheosinophilia),是一种血管丰富、内皮细胞增生和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炎性病变。亚洲人易患此病,年轻男性居多,发病年龄38~72岁,平均51岁,好发于头颈部皮肤,病变呈紫蓝色,边界不清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结节或肿块,患者病史常较长,常以腮腺、耳周及颊面部无痛性肿块,及颈部、颌下区肿大淋巴结而就诊,部分患者可有患侧皮肤瘙痒及色素沉着。MRI表现可分为多发结节型或弥漫肿大型,多发结节型边界清楚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弥漫肿大型T1WI上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混杂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中度强化。07鉴别诊断
1、淋巴瘤:多好发中老年人,肿块信号常均匀,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可见血管漂浮征为其特点,且其外周血嗜酸性细胞不升高,病程较短,进展快,增大淋巴结可相互融合。本例病史长,淋巴结增大边界清,无融合,不支持淋巴瘤。?
2、淋巴结结核:颈部淋巴结结核常见于青少年患者,常伴有肺部结核病史,病灶多发,最大径常小于2cm,可有融合、坏死;增强后淋巴结呈环状强化,增大淋巴结边界欠清,有时见瘘管形成。本例无明确结核病史,增大淋巴结对称,边界清,无融合,皮下未见瘘管,暂不支持结核。?
3、干燥综合征:女性较多见,有口眼干燥症状。患者无口眼干燥,暂不支持干燥综合征。长按下方扫描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