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病史
M,40,主因“便血1月余”
肠镜:直肠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于左侧齿状线处,约2.5×2.5cm大小。
直肠指检:距肛2cm直肠肛管左侧壁扪及黏膜下质韧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欠佳。
超声表现:
二维超声:距肛门约2cm肛管左侧壁探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2.0×2.9cm,边界欠清楚,形态欠规则,团块表面光滑,CDFI:其内查见点状血流信号。
造影表现:
超声造影:肠壁团块动脉期快速不均匀高增强,静脉期消退缓慢
三维成像:
弹性成像:
MRI:
MRI:直肠(中下段)偏左侧壁不规则结节状增厚强化灶,待排肿瘤?其他?请结合病理明确,部分病变外缘稍模糊毛糙,与左侧肛提肌及前方筋膜分界不清。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病理:查见少量组织细胞细胞伴吞噬,符合肉芽肿,未见癌。CK(-),EMA(-),S-(-),MelanA(-),HMB45(-),CD68(+),CD(+),CDla(-),CDX-2(-),Ki67(+10%)。
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性炎是一种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患者往往以扪及包块就诊,一般肉眼可见或触诊可扪及,肿块质地稍硬,触及活动度差,多无明显症状,少数可有压痛。有研究发现肉芽肿性炎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超声表现差异较大,如不及时诊断及治疗而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导致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坏死或广泛纤维化。
但肉芽肿性炎超声表现特异性不高,误诊率较高,鉴别诊断较困难,但也有一定的特异性,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边界欠清,形态规则,内回声不均的低回声团块,CDFI示血流信号不丰富。而最常见的结核性肉芽肿性炎依据其病程的发展,团块回声多呈不均质,部分液化,有时可见钙化,这种典型的图像特征较易诊断。
肉芽肿性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检查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扩展临床思维尤为关键,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对病变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胡子星??责任编辑?卢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