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3岁的刘先生,清晨在卫生间里摔倒,后脑正好撞到门扶手上。随后他出现头疼、恶心不止等症状。然而,从头部影像报告上却看不出异常。最终,在医院医疗专家组抽丝剥茧的检查中,终于发现患者小脑出血、颅骨有粉碎性骨折。经过了6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转危为安。
几毫米头骨碎片暴露大危机
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姜纯毅还记得,医院的电话,刚迈进急诊室时就感受到了凝重的气氛。一位年龄约60岁的患者在床上呕吐不止,床旁及阅片灯前聚满了急诊科医生。
原来,从外院的头部影像报告来看,未见颅内有明显异常,而患者的症状与影像却明显不符。姜纯毅详细询问病史,从中了解到患者为排尿过程中,突然意识丧失,摔倒伤及头枕部。
“从患者受伤形式及伤后时间来看,患者出现这些问题,头部肯定有损伤,”但是损伤究竟在哪儿呢?姜纯毅认为,有必要立即复查并补充头部骨窗影像。
影像室中,陪同患者而来的姜纯毅,双眼紧盯电脑屏幕,随着头部扫描层层进行,他的眉头却越皱越紧,忽然,当眼前的影像抓住患者颅内的几片一两毫米大的碎片时,姜纯毅可以肯定地认为,患者为枕骨粉碎性凹陷骨折和小脑出血,而受伤处为后颅窝,后颅窝中重要的血管及神经组织密集,自身空间狭小,依靠患者自身恢复实为有限,必须采用应急诊手术解除神经压迫、排查隐患。
家属的信任让医生坚定信心
回到办公室后,与患者爱人交谈,患者爱人了解病情后当即同意手术治疗,出乎意料的是,她本人没有提出更多要求,也没有给予医生更多的压力。家属的信任也让医生们更加坚定了这台手术的信心。随后,由神经外科主任陈岩亲自主刀带领,团队历经3个小时的细致手术,将粉碎的颅骨碎片分片取出,成功的避过所有危险区域,探查并确保了颅内安全。
术后刘先生顺利康复,未遗留任何后遗症,在短短的十余日住院恢复期间,刘先生已可以进行简单的书案工作。
熬夜可能诱发这类突发疾病
“刘先生突发这种疾病,在年轻患者身上也经常出现,特别容易在熬夜后发作。”姜纯毅解释,这种疾病被称为排尿性晕厥又称小便猝倒,俗称“尿晕症”。主要表现为人们在夜间或清晨起床排尿时因意识短暂丧失而突然晕倒;总会产生短暂的意识障碍,而这种障碍易诱发排尿性晕厥。主要是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造成低血压,引起大脑一时性供血不足所致,晕厥发生后两分钟左右患者可自行苏醒,不会留下后遗症。
排尿性晕厥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一般好发在夜间,常常突然发生,之前多无先兆。经临床观察发现,该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是饮酒、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饮食减少或过饱及体位改变等。
撰稿:记者杨旭
编辑设计:高峻峰
校对:崔咏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