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划线、开颅,为患者“修补”大脑是郭庚的日常工作,这样的手术,他每年要做上百台。文/图生命召集令特约作者王克
18:20,连续4天没回家吃饭的郭庚准备下班,他盘算着先给女儿准备第二天的生日礼物,然后亲自下厨为家人做一顿晚餐。急诊科的一个电话,让他的计划变成泡影:刚从忻州转来一个病人,急需开颅手术,否则生命垂危。
患者是一名47岁的农民,下午在家干活时突然倒地抽搐,送来已经昏迷。影像检查结果是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公开资料显示,这种病致死、致残率极高,1/3医院的路上,1/3的病人死在治疗过程中。
作为一个外科大夫,郭庚很清楚病情的危险性,要在短暂的术前谈话交代清楚疾病和手术风险并不简单。但家属的充分理解和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刷手、消毒、穿手术衣。动脉瘤长在大脑深部的血管上,郭庚根据影像学资料定位、划线,同时麻醉医生和器械护士为手术做准备。医院开通急救绿色通道,这是从死神手里抢时间。19:10,切开头皮,手术开始。
人的头皮有5层,头皮下有肌肉,肌肉下是颅骨,颅骨外有骨膜。郭庚与助手分离头皮和肌肉,逐渐暴露颅骨。骨钻在颅骨上打孔,底下就是大脑。钻的动力很足,嗡嗡的声音在手术室里环绕。
开颅完成,手术器械换成精密仪器。人体组织布满血管,郭庚左手一边吸除淤血一边分离大脑,右手负责在脑表面烧灼止血。
术口只有5厘米见方,可进入的空间更是2厘米不到。
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脑组织软,脑内神经和血管错综复杂,毫厘之差,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郭庚呼吸缓慢,10秒钟眨一次眼。
23:10,手术结束。无影灯下郭庚的大手为尚未苏醒的患者遮挡伤口,一道光照下来,仿佛照亮了这个生命。
当下医疗环境恶劣,一百台成功的手术成就不了一个医生,但一台失败的手术却可能毁了一个医生。“现在年轻人都不想报考医学院,许多医学生毕业后转行。我也是老百姓,我知道没人当医生最后吃亏的还是老百姓。”郭庚低头离开手术室,看不见他的眼神。
回到办公室,郭庚查阅国外文献,“术后是最佳学习时间”。现代医生不仅面临繁重的临床工作,还兼具科研、教学等任务。郭庚是医院最年轻的硕导,培养着5名硕士研究生。
凌晨1:30,郭庚终于有时间打开窗,看看外面。从早上7:40医院大门,18个小时以后,终于有机会放空自己。郭庚的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