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皮肤科医联体在线病例讨论第01期

学术交流

为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年6月24日晚上,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医联体举办了第一期线上病例讨论。医院皮肤科郑捷教授和科主任潘萌教授共同主持本次病例讨论。医院孟丽亚医师、医院林向飞医师、医院赵肖庆医师分别介绍病例。医院张春敏主任、医院朱晓芳主任、医院皮肤科潘萌主任逐一点评。讨论环节中,施若非主任、曹华主任、徐涵医师、阮叶平医师、周生儒医师等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参与交流和讨论还有医院的孙春秋主任、医院的张立坤主任、医院的李昕医师和福建医院的柯辉医师等目前在医院皮肤科进修的医生们。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和其他皮肤科同道约余人在线观看病例讨论的直播。

病例讨论

首先,医院孟丽亚医师介绍一例老年男性患者,表现为全身红皮病样改变。该患者同时伴有脱发、神经系统异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两次皮损部位的病理结果未见明显特异性。骨髓涂片发现CD8+细胞为主的异常T淋巴细胞。目前诊断“红皮病,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孟医师详细分析了红皮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鉴别诊断。之后,张春敏主任总结了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诊断问题和治疗难点。施若非主任详尽分析了讨论红皮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赵肖庆医师又从皮肤病理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的主要原因。由于患者骨髓中出现了异常的T细胞,故需要警惕这类患者可能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中的一种亚型——淋巴变异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建议进一步完善淋巴结评估、并长期密切随访。

1

接下来,医院林向飞医师介绍了一例表现为全身褐色斑块的老年男性患者。该患者同时有下肢水疱样皮疹、苔藓化改变、破溃轻度结痂。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皮损部位病理可见基底细胞空泡化变性,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为主浸润、胶原增生。目前诊断为“泛发型硬斑病”。林主任还进一步分析了硬皮病的分型,实验室和病理的特点,诊断、治疗进展。朱晓芳主任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指出了本例诊断上难点,即皮疹类似蕈样肉芽肿但无病理支持;患者的大疱又与硬斑病较难以一元论解释。

2

曹华主任认为患者下肢水疱、苔藓化、破溃等皮损的确不符合硬皮病的皮损,需要排除是否与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系统性疾病相关。水疱样皮疹需要做直接免疫荧光,必要时做大疱性皮肤病相关抗体检测。赵肖庆医师仔细分析病理切片中表皮内虽无明显异形淋巴细胞但密度较高,建议患者再次行皮肤活检病理,同时完善基因重排等检查,必要时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诊断。张春敏主任分析到,患者出现两种非典型皮损需要排除蕈样肉芽肿。

3

医院赵肖庆医师汇报了一例面颈黄红色斑块的老年女性患者。患者病理中存在Touton细胞,泡沫细胞,而无渐进性坏死。血和尿液均无M蛋白,但发现肺腺癌,同时有骨摄取显著升高。赵肖庆医师详尽分析了无渐进行坏死的渐进行坏死性黄色肉芽肿的病理特点、合并实体瘤的渐进行坏死性黄色肉芽肿、Erdheheim-Chester病的临床特点、皮肤表现。潘萌主任总结了患者的临床、病理的特点,提出了渐进行坏死性黄色肉芽肿和Erdheheim-Chester病仍需进一步鉴别、后续观察。

感谢

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最后潘萌教授感谢医联体单位分享的精彩病例,讲者和点评专家的真知灼见,以及在线医联体同行们的积极参与。潘萌主任携医院皮肤科全体医护人员祝大家端午安康!我们下期再见!

编辑:徐雯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yyzn/1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