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肝脏肉芽肿约占肝活检病例的2-10%。从病因角度,可将肝脏肉芽肿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两大类。密歇根大学病理专家Choi及Lamps针对肝脏感染性肉芽肿相关问题在《SurgicalPathologyClinics》杂志撰文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掌握这一类病变,并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对肝脏感染性肉芽肿性病变做出病因学诊断,我们将该文要点分次编译介绍如下。
肝脏肉芽肿概述
肝脏肉芽肿可以是肝脏单发病变,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从病因角度可将肝脏肉芽肿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两大类;肝脏肉芽肿的组织学表现对病因有一定提示意义,且可指导临床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检查;但某些病例中即使经详尽的临床、组织学、实验室检查,也无法确定病因。从临床角度来说,肝脏肉芽肿可表现为偶发病变、并无显著临床意义,也可能表现为其他病变中伴随的一小部分。
表1.肝脏肉芽肿性病变形态学分类
肝脏肉芽肿形态学表现图例
图1:胞质泡沫状、淡染的组织细胞聚集,形成肉芽肿。
图2:上皮样肉芽肿,非坏死性,境界相对清楚,主要为上皮样巨噬细胞伴其他炎症细胞构成。
图3:伴干酪样坏死的上皮样肉芽肿。
图4:纤维蛋白环肉芽肿:中央为脂质空泡,周围一圈纤维蛋白及上皮样巨噬细胞。
图5:肉芽肿性炎:小簇状巨噬细胞,边界欠清,常混有其他炎症细胞。
图6:伴中央星状微脓肿的肉芽肿性炎。
图7:脂肪肉芽肿:镜下由脂滴、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混合构成。
图8:微小肉芽肿:镜下由数个巨噬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混杂而成。
除上述形态学表现外,还有些其他的组织学特征可一定程度上提示病因,如伴随炎症细胞浸润、在肝实质内的部位、是否可见病原体或异物等。临床病史,如患者的既往史、免疫状态、用药史、是否吸毒、有无动物密切接触史、最近的旅行史等,也可有提供一定病因线索。必要时可加做相关检查,如特殊染色、微生物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参考文献
ChoiEK.GranulomasintheLiver,withaFocusonInfectiousCauses[J].Surgicalpathologyclinics,,11(2):-.
DOI:10./j.path..02.
推荐阅读
你需要的我都懂
投稿篇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理要点(三)
投稿篇
教你读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投稿篇
一文掌握乳腺大汗腺型病变(三)
点击进入免疫组化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