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报道
吴箭午
男,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
(calvarialcavernoushemangioma,CCH)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罕见,在骨肿瘤中占0.7%~1.0%,以额骨最多见,其次为颞骨和顶骨。好发于20~40年龄段,男女发病比率:3:1~2:1.2。
本文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影像学特征、病理学构成及与常见病鉴别诊断进行介绍。
病例资料
男性患者,49岁,因“左侧顶部反复疼痛2年余”于年8月12日入院。
查体:左侧顶部触及2cm×2cm类圆形肿物,基底部无法推动,局部头皮未见色素沉着,无红肿及脱发。既往无头部外伤史及家族性遗传病史。
颅脑CT见:左侧顶骨内局灶性混杂密度影,CT值高于脑组织、低于颅骨,呈椭圆形,溶骨性改变,两侧可见“日光放射样”骨刺(图1A,B)。
A:CT平扫脑窗轴位,示左侧顶骨外面欠光滑;
B:CT平扫骨窗位,示左侧顶骨内低密度影,病灶呈溶骨样改变,病灶周围可见骨刺放射状分布;
颅脑MRI可见:左侧顶骨内类圆形肿物,直径约2.5cm,T1WI呈低信号(图1C),T2WI(图1D),Flair(图1E)及DWI(图1F)可以见到中心信号较高,外周信号较低,大致呈带状分布,类似于“夹心面包样”改变。
C:T1WI轴位,左侧顶骨低信号病灶;
D~F:T2WI、Flair及DWI轴位,均显示左侧顶骨内病灶,呈混杂高信号,中心信号较外周信号高;
TIWI增强象上明显强化(图1G),各序列可见病灶信号不均匀,中心混杂蜂窝样异常信号影。
G:增强轴位,病灶明显强化;各序列可见病灶信号不均匀,中心混杂蜂窝样异常信号影。
?
全麻下行左侧顶骨肿瘤切除+Ⅰ期钛网修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顶骨内,直径约2.5cm,质地韧,暗红色,血供丰富,表面包膜完整,切开后可见血窦呈蜂窝状分布(图2)。
图2:肿物位于左侧顶骨内,直径约2.5cm,质地韧,偏暗红色,血供丰富,肿瘤表面包膜完整,血窦呈蜂窝状分布。
沿肿物周围完整铣下骨瓣,直径约3.5cm,见硬膜完整,表面无异常变化。组织病理可见病灶内囊状扩张的血管,血管腔内富含血细胞(图3),提示顶骨海绵状血管瘤。
图3:病灶内可见囊状扩张的血管,血管腔内富含血细胞,提示海绵状血管瘤。
术后病人恢复好,无并发症。术后CT:肿瘤完全切除,术区无明显积血、渗液,颅骨缺损处钛板修补,塑形良好(图4)。
图4:肿瘤完全切除,术区无明显积血、渗液,颅骨缺损处钛板修补,塑形良好。
讨论
1、基于组织病理特点的影像学征象分析:CCH由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构成大量薄壁血管和血窦而形成的。
血窦之间含有血栓、纤维组织及钙化组织等结构,与周围骨质分界尚清,血供丰富,形态特点为海绵状或蜂窝状。
切面由较多骨小梁构成垂直于颅骨表面,在骨小梁空隙之间,由充满血液的血窦填充。肿瘤的病理构造是其影像学形态特征的基础。
根据文献报道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在影像上具有如下特点:
①溶骨性改变:由于肿瘤内部含有大量薄壁血管和血窦,不完全由骨质或钙化组织构成,因此其在X线及CT骨窗上可见溶骨性改变,并且因肿瘤常由颅骨板障向两边生长,常呈圆形或梭形溶骨样改变。
②蜂窝样结构:肿瘤内部骨化不完全时,肿瘤内血窦囊状扩张导致骨小梁受压,骨质吸收,形成纤细的骨小梁。由于MR上T2WI对液体及导致磁场不均匀物质更敏感,可见较明显蜂窝样结构。
③“日光放射”骨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起源于颅骨板障,并可向两侧侵袭,临床上向外侧侵袭状况更显著,当骨膜受刺激后出现硬化反应可出现“日光放射”骨刺。
④复杂的信号影及环铁血环素征:由于CCH内部组成物质复杂,可含有骨质、钙化、纤维组织、血液、血肿、血栓等不同物质,并且当病变颅骨内部红、黄骨髓构成比例不同或血液流速不同时均可导致T1WI及T2WI信号多变。当肿瘤周围红细胞坏死,含铁血黄素被巨噬吞噬后导致信号不均匀时,可在T2WI上见环形低信号影。
⑤“夹心面包”征:当CCH侵袭颅骨内外板时,因两侧骨化较内部显著,于MR上可见类似“夹心面包”征。本例于CT上可见溶骨性改变及“日光放射”样骨刺,MR上信号复杂,可见混杂蜂窝样信号改变,并且呈夹心面包征这些特征性改变与文献报道一致。
2、鉴别诊断。虽然CCH具有以上影像学特点,但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诊疗中认识不足,常导致误诊。
根据其影像学征象应与以下临床常见病种鉴别:
①原发性颅骨内溶骨性脑膜瘤:当肿瘤侵犯骨质时,可导致不规则的新骨增生,但不同于CCH自中心向周边放射性骨刺生长,脑膜瘤的新生骨刺多相互平行并垂直于颅骨内、外板。而颅骨血管瘤的放射状骨刺均自瘤中心向四周边缘放射,且可相互交叉。
②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虽然嗜酸性肉芽肿可出现溶骨性征象,但其颅骨缺损区域,可呈不规则破坏,并且无骨膜反应导致的骨刺增生。
③颅骨骨肉瘤:虽然坏死区边缘无硬化,但骨刺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排列不规整,软组织肿块向周围侵犯、边界不清。
④神经母细胞瘤颅骨转移:可出现颅骨溶骨性改变及针状骨膜反应,但溶骨性改变常呈虫蚀状或地图状,并且本病多见于儿童。但无“日光放射”状骨刺或蜂窝状结构。
总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罕见,但是其影像学上具有溶骨性改变、蜂窝样结构、“日光放射”骨刺、含铁血黄素征及夹心面包征等特殊征象。加深其病理学结构的认识,有助于明确术前诊断。
提示“福州总院神外之窗”不定期接受外院投稿,审核后发表。欢迎各专业同道联系我们,分享精彩病例、研究热点或前沿资讯。来稿请联系:
qq.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药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