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肿瘤指标高,他竟然不是肿瘤

王老师今年66岁了,10年前感觉嗓子总是很痒,恨不能用手挠挠,时间久了引起了干咳,还伴有打喷嚏、流鼻涕,医院检查诊断“支气管哮喘”,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后感觉效果不大,又去用私人配制的所谓“中药胶囊”。最初感觉有点效果,但就是有些脸发虚,咳嗽还是常犯。

10年来什么法都用了就是不管用,最近8个月,咳嗽更加重了,还出现了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医院住院治疗6次,好像就是治不着他的病。检查中还发现肿瘤标志物增高:CA19-.8U/mL(正常值0-35)、AFP17.81ng(正常值0-9ng)、CEA6.83ng(正常值5ng)。咳嗽加上和肿瘤沾上边,让老先生压力很大,吃不下、睡不着、多年的书画爱好也放下了。

那天,他辗转来到哮喘呼吸医生集团(北京·潍坊)所在地——潍坊医院/医院。化验血常规发现:嗜酸性粒细胞非常高,EO%26.5%、EO1.52×/L。鼻窦CT:1.全组副鼻窦粘膜炎症(两侧额窦及左侧蝶窦积液),胸部CT:两肺陈旧性肺TB,2.动脉硬化;总IgE.7IU/mL(正常值<IU/mL)。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根据患者检查结果我们初步分析:患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到底是一个单纯性的支气管哮喘没有控制,还是某些系统性疾病的表现呢?我们决定给病人做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计数检查。

痰细胞学分类计数结果出来了:他的嗜酸粒细胞比例高的惊人,EO%:87%(正常≤2.5%),医院咳嗽临床实验室张淑萍主任说:“这个病人的诱导痰图片满视野都是嗜酸性粒细胞”。

温明春教授、魏春华教授组织了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讨论,结合患者的特点: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鼻窦炎、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血IgE升高及胃肠道症状,考虑患者的临床诊断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唯一不支持的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但考虑到此检查阳性率低,且患者之前已经用过激素治疗,会影响检查结果。

接下来给予口服及吸入激素,配合灵芝、苦参、甘草等中药颗粒冲服、咳嗽中医适宜技术、氢气吸入等综合治疗,王老师的咳嗽很快缓解了,胃肠道症状也消失了,复查血常规正常了,嗜酸粒细胞降至EO%0.3%,EO0.02×/L;痰细胞学分类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1%;肿瘤标志物也都完全转阴了。

最终我们的临床诊断断: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下面我们和大家学习一下这种很像哮喘的免疫病。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是一种富含嗜酸性粒细胞的坏死性肉芽肿血管炎,多侵犯中小血管,常伴有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累及肺、鼻窦、皮肤、神经系统、心脏、胃肠道、肾脏等多个器官。该疾病最早且最易累积呼吸道及肺脏,绝大多数首发症状为喘息样发作和鼻-鼻窦炎症状,95%以上患者有喘息、咳嗽病史,75%患者出现变应性鼻炎,也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鼻炎或鼻息肉。

因此首诊于呼吸内科,且常诊断为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随着病情的进展,全身多系统均可受影响并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害。大部分EGPA患者在出现多器官损害后才得到确诊,给治疗带来困难,并影响预后。因此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特别是对那些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哮喘患者要提高警惕。

顺便说一下:诱导痰细胞学分类检查在哮喘和咳嗽的诊断中非常重要。因为分析痰液成分的分析(痰细胞学分类计数)对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甚至是诊断的关键。而诱导痰检测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的气道炎症评价方法,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利用。在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等许多疾病中都存在气道炎症反应,以往,气道炎症通常用纤维支气管镜取材进行评价,但由于这项检查有创伤性,难以重复进行,所以诱导痰是目前一种无创的重要方法。

寇电波主任

医院哮喘和呼吸危重症治疗中心主任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山东省呼吸介入协会委员

中国哮喘联盟编委

撰写:寇电波

编辑:刘昱彤

校对:刘海涛

识别







































北京治白癜风的儿童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yfbf/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