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聊小语产褥期护理知多少教你如何科学坐

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妊娠期间,准妈妈全身的各个系统都会随着妊娠的进展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在“卸货”之后,学会科学地“坐月子”,才能让身体恢复得更好。如果在月子期间养成了错误的生活习惯,不仅会影响内脏及身体机能的恢复,还会引起内分泌紊乱。

·  那么,什么是“产褥期”?

·  在产褥期,妈妈的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呢?

·  产褥期疾病有哪些表现?病因又是什么?

·  如何预防及治疗产褥期疾病?

在产褥期,许多妈咪会感到诸多生理不适及改变,甚至有不少妈咪的情绪也会连到影响。所以,家人的正向支持和了解专业的护理知识,才能让康复的过程更为顺利。为此,萌宝派特别邀请了医院的妇产科主治医师魏清,为宝爸宝妈们详细讲解产褥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嘉宾简介:魏清

妇产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十年。擅长妇于产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擅长于产科孕前咨询、孕期合并症、病理妊娠处理及高危诊治、产程处理及产后并发症处理。

在治疗各类妇科炎症、异常子宫出血、妇科急腹症及内分泌方面也有较多的临床经验,擅长于产科接产、产钳助产、各类高危剖宫产手术、妇科常规手术及计划生育手术的操作。

专家说

一、产褥期的母体变化

1.什么是产褥期?

产褥期是指从分娩结束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未孕状态下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需要6周左右,而心血管功能、心理功能的恢复则需要数月。

2.生殖系统的变化

?  子宫

产后10天内,子宫会从脐下约一横指处缩复至盆腔。子宫内膜也会再生,宫颈、子宫下段以及血管都会逐渐修复。整个过程需要6周左右,子宫会恢复到孕前大小。

?  阴道和外阴

在生产时,胎头压迫阴道腔,从而使阴道扩张,而阴道的弹力也会减小。产后,阴道壁肌的张力会逐渐恢复,阴道腔也会缩小。如果生产时有撕裂伤或是会阴处有切口,多在产后3~4日内愈合。

?  盆底组织

生产时受到胎头的压迫,盆底肌肉组织及筋膜受损。如果损伤较小,可自行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盆底肌纤维损伤严重,会导致阴道壁脱垂和子宫脱垂。

?  乳房

产后,随着婴儿的吸吮刺激,垂体催乳素会呈脉冲式释放,刺激乳汁分泌。

3.血液系统的变化

产后72小时内,循环血量会增加15%~25%,回心血量也会随之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因此,产后72小时内需要注意预防产妇心力衰竭的发生。

4.消化系统的变化

?  妊娠期:胃肠道肌张力与蠕动减弱,产后2周回复。胃液中盐酸减少,食欲降低,可在产后1~2周回复。

?  产褥期:腹肌、盆底肌肉松弛以及肠蠕动减弱,会导致产后便秘。

5.泌尿系统的变化

?  尿潴留

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使膀胱内粘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导致人体对于膀胱内压的敏感性降低,引发尿潴留。

6.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  雌孕激素

产后,雌孕激素急剧下降,肌体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感,一般产后1周就能恢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产后抑郁症。

?  月经

不哺乳的产妇,在产后6-10周恢复排卵,月经复潮。

哺乳期的产妇,在产后4-6月恢复排卵。月经复潮也会随之延迟,哺乳期时闭经。

注意:无论哺乳与否,建议在产后42天开始避孕。

7.产褥期的正常临床表现

?  生命体征

·体温

1)  产后,如有产程延长或过度疲劳的情况,体温会略微升高,一般不超过38℃。

2)  产乳最初3-4天内,会有37.8-39℃的泌乳热,一般持续4-16小时。

·心率

1)  1周后降为孕前水平。

·呼吸

1)  由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

·血压

1)  正常产妇变化不大。

2)  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血压会在产后下降,一般在产后42天恢复正常。

?  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横指处。产后第一日,宫底在和肚脐持平的位置。之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腹部处摸不到了。

?  恶露

产后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脱膜、上皮细胞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一般在产后42天排净,恶露量大约为-ml。

?  褥汗

在产褥早期,产妇的皮肤排泄功能十分旺盛,会排出大量汗液。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明显,在产后1周内自行好转。

二、产褥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1.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指分娩及产褥期时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病因:

①诱因

自然防御能力在妊娠期及分娩期降低。

产妇伴有病理情况。

②病原体

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感染途径:

①自体(内源性):

全身病灶细菌经过血液循环到达生殖道内

生殖道本身有细菌

邻近器官直接蔓延

◆外来(外源性):

接生时消毒不严,没有按照无菌标准进行操作

过于频繁的检查(肛查、阴道检查)

孕晚期盆浴、性交

产褥期清洁卫生不良

◆临床表现:

发热、疼痛、异常恶露

Tips:产褥病率

分娩24小时候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如果有2次达到或超过38℃,称为产褥病率。病因主要以产褥感染为主,也包括生殖道以外的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栓静脉炎等。

?  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以会阴伤口及宫颈伤口感染的局部表现为主,多表现为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

?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最为常见的产后感染性疾病。症状多为全身及局部症状、下腹疼痛,恶露增多。体征为下腹压痛、宫颈口有大量脓性白带,有臭味、子宫复旧不良,触痛明显。

?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输卵管炎

病原体沿子宫、宫旁淋巴或血液循环到达宫旁组织及输卵管,在盆腔内形成炎性包块或脓肿。症状为高热不退以及浑身疼痛。

Tips:

◆  处理方法

1.一般治疗

①注意营养,加强休息,尽量采用半卧位姿势。

②纠正全身情况,对症处理。

2.局部治疗

①清宫、切开引流、会阴伤口处理

②中医中药治疗、处理血栓等

3.抗生素运用

①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用抗生素

②在结果出来前,一般联合用药

◆  预防与保健

1.妊娠期

加强孕期保健,做好健康指导

2.分娩期

①减少肛门检查的次数。

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③严密观察,防止产程延长。

④做好胎膜早破的护理。

⑤软产道撕裂应及时缝合。

3.产褥期

①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营养。

②产褥期禁止性生活及盆浴。

③及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泌尿系统感染

发病率为2%~4%,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感染途径为上行性感染。

◆病因:

女性尿道短、直,产后抵抗力下降。

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

分娩过程中,操作不当(导尿、阴道检查)。

尿潴留。

◆临床表现:

膀胱炎:产后2-3天出现,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

肾盂肾炎:产后2-3天,或产后3周出现。多为上行感染所致,常发生在右侧。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腰痛,膀胱刺激症、高热、寒颤、恶心、呕吐等。

◆治疗原则:

抗生素治疗: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保证液体的摄入量

晚期产后出血

产后24小时-6周,子宫持续性出血,血量比月经多。症状为寒颤、低热、贫血,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引发出血性休克。

◆病因:

①经阴道分娩

胎盘胎膜残留(产后10天)

蜕膜残留(产后1周)

胎盘附着部位感染或子宫复旧不全(产后2周)

②剖宫产术后(2-3周)

切口感染

切口选择位置不当

子宫切口缝合不当

③其他:子宫肌瘤、GTD、血液病等

◆处理方法:

①经阴道分娩

使用宫缩剂以及抗生素预防感染。

如果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内有残留物,则进行清宫术。

②剖宫产

使用宫缩剂以及抗生素预防感染。

出血量较多时,采取子宫动脉结扎或栓塞的方法。

出血面积大且炎症反应强烈时,进行子宫切除术。

2.产褥期抑郁症

定义: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发病率:国内10%-17%,国外10%~30%。

临床表现: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失去生活自理以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甚至会有伤害婴儿的行为。通常在产后2周开始出现,4-6周时最明显。

◆病因:

内分泌:各激素急剧下降。

心理:个性、角色转换不能适应

分娩:生产时可能会难产的紧张、焦虑、恐惧

遗传:家族病史

社会:孕期负性事件

◆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学会诊断标准(年制定)

在产后2周内出现下列5条或5条以上的症状,必须具备前2条:

?  情绪抑郁

?  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

?  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

?  失眠或睡眠过度

?  精神运动兴奋或阻滞

?  疲劳或乏力

?  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

?  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溃散

?  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

◆处理原则:

评估病情→识别诱因→缓解压力→对症处理

以心理治疗为主,辅助药物治疗。其他的辅助疗法有人际心理治疗、按摩治疗、饮食治疗、中药及针灸治疗、芳香疗法、音乐疗法。

◆预防:

?  针对妊娠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安慰和劝导。

?  加强围生期保健的宣传教育工作。

?  参加孕妇学校,增进对分娩知识的了解,加强孕妇间的思想交流。

?  孕期精神疾病筛查,仔细询问病史。

?  对于有合并症的孕妇,要掌握妊娠指征,帮助孕妇树立信心。

?  掌握药物应用指征,不能滥用成瘾药物。

?  分娩过程中,不仅是医护人员,家人也要给产妇以耐心和爱心,提高产妇的自信心。

?  产后及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  注意医疗保护制度。

◆预后:

起病急,预后良好。70%的产妇能在1年痊愈,如果再次妊娠有20%的概率会复发。

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粪失禁、性功能障碍等。PFD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慢性疾病之一。

?  盆底结构及功能

在进行妊娠及分娩后,盆底肌肉会收到一定的损伤,进而发生功能性的异常情况。

?  尿失禁

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

?  子宫脱垂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外口。

?  妊娠期对盆底组织的影响

当孕妇处于妊娠期时,体重增大、子宫增大,会对盆底组织造成机械性压迫。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胶原纤维的代谢,导致弹力减小。

分娩时,抬头对于阴道以及盆底组织造成长时间的压迫,导致盆底肌肉的损伤。

分娩后,阴道壁的松弛以及腹部肌肉松弛,也都会导致盆底肌肉受损。

?  盆底功能康复技术

①盆底肌肉训练(kgl训练)。

②生物反馈辅助的盆底肌肉训练。

③低频电刺激。

④膀胱训练(行为治疗)。

⑤家庭功能康复器。

◆防治策略

?  加强宣传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妊娠期体重增加,控制胎儿体重。

?  重视妊娠期和分娩期对盆底损伤的预防。

?  避免腹压增加。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产后盆底肌训练、普及和推广产后康复治疗。

Tips:盆底肌肉训练(kgl训练)

?  方法:

①做缩进肛门和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后放松。

②每日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做2-3次,或每日做-次。

③6-8周为1个疗程

④4-8周患者有改善

⑤3个月有明显效果

?  目的:

改善尿道、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加强盆底肌肉力量。

?  适应症:

①轻-中度尿失禁

②轻度子宫、膀胱、直肠脱垂

③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

④改善性生活质量

⑤产后盆底康复

你问我答

Q:我是顺产的,宝宝现在9个月了,有时候我咳嗽一下就会漏尿,十分尴尬。可以做盆底肌肉训练来进行缓解吗?

A:可以。医院做产后康复评估,医生会根据评估标准进行针对性治疗。

Q:现在处于哺乳期,第6个月了。为什么总是有月经,量不多,但是时间一次持续1个星期左右,这样正常吗?

A:建议您去做超声波检查。如果宫腔内无异物,那可能是因为平时哺喂宝宝比较辛苦,激素水平产生变化后会来月经,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虽然产后恢复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妈妈们依然要对自己保持信心,“坐月子”绝对不是简单的安静的躺在床上,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当的锻炼、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更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千万不要让产后的烦恼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开心地和你的小宝贝一起探索这个新的世界吧!

轻孕期、0-3岁优质育儿全指导!

加,赢好礼!

活动不停,精彩不断!

扫描或长按即可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yfbf/9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