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精选必备大题中

17.破伤风的防治原则有哪些?

答:破伤风一旦发病,疗效不佳,故应以预防为主。

1.人工主动免疫:对儿童、军人和其他易受创伤的人群,用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对儿童,可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DPT)。若有疑有污染的创伤发生,可立即注射类毒素一次,加速抗毒素的产生。

2.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可获得被动免疫。对伤口较深或大面积创伤可能有泥土污染者,应立即肌注破伤风抗毒素作紧急预防。对已发病者,应早期、足量用TAT治疗,因为毒素一旦与受体结合,抗毒素就不能起中和作用了。

18.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形成内源性感染?

答:无芽胞厌氧菌属条件致病菌,是内源性感染致病。致病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机体的局部防机械或病理损伤:如拔牙、外科手术等,使细菌得以侵入非正常寄居的部位。

2.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如合并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感染,使感染局部组织耗氧增加,同时炎症反应等进一步加重缺氧时。

3.正常菌群失调:如长期使用抗生素,使能拮抗厌氧菌的菌群消失,厌氧菌可趁机繁殖。

4.机体免疫力减退:如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烧伤,手术、化疗或放疗、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婴儿、老年人等。

19.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有何特点?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答:白喉杆菌细长稍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细菌排列常不规则,呈栅栏状。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革兰染色阳性。用Albert等法染色,可见异染颗粒,具有鉴别意义。

微生物检查可采集病人病变部位假膜及其边缘部位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据其形态、排列、异染颗粒等,结合临床可作出初步诊断。取检材接种于吕氏血清斜面后再涂片染色镜检可提高检出率。同时可取标本接种于亚碲酸钾平板,取黑色或灰白色菌落做生化反应、毒力试验等进一步鉴定。

20.简述白喉的感染过程和防治原则。

答:白喉杆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腔中,随飞沫或污染的物品传播,引起白喉。细菌侵入易感者鼻咽粘膜生长繁殖并分泌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和全身中毒症状。细菌和外毒素可使受染局部粘膜上皮细胞产生炎性、渗出性和坏死性反应,可有假膜形成,严重者可致死。病痊愈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预防可注射白喉类毒素作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治疗可早期足量注射白喉抗毒素,同时用抗生素治疗。

21.简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分析及实际应用?

1.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能否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常规试验取旧结核菌素或纯蛋白衍生物5U注射前臂皮内,48~72小时观察结果。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硬结大于5mm为阳性反应;大于15mm者为强阳性反应;小于5mm者为阴性反应。

2.结果分析:阳性反应表明已感染过结核杆菌,但不一定有结核病,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也呈阳性。部分强阳性反应者可能有活动性感染,应进一步追查病灶。阴性反应表明未感染过结核杆菌,但应考虑以下情况:①感染初期。②老年人。③严重结核病患者或正患有其他传染病,如麻疹导致的细胞免疫低下等。④获得性细胞免疫低下,如艾滋病、肿瘤及用过免疫抑制剂者。

3.实际应用: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免疫效果的测定;作为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在未接种过卡介苗的人群中调查结核病的流行情况等。

22.一病人因咳嗽、乏力、盗汗、消瘦2个月就诊。患者一月前开始有干咳,痰少,无胸痛,自觉午后低热。X线透视在右上肺尖有小块阴影,边缘模糊,摄片怀疑为肺结核。应如何作进一步诊断。

答:可取痰液标本,直接或经酸碱处理、浓缩集菌后作抗酸染色检查有无抗酸染色阳性细长杆菌,可取标本作结核菌培养。

沙眼衣原体可引起哪些疾病?

答:沙眼衣原体有沙眼亚种和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可引起人类疾病。沙眼亚种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引起沙眼,通过性接触可引起包涵体结膜炎和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可引起急性化脓性结膜炎(脓漏眼)等;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在男性引起腹股沟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和慢性淋巴肉芽肿,在女性引起会阴、肛门和直肠炎症,造成组织狭窄与梗阻。

23.一病人突起高热、皮疹,同时伴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肥达反应Hl:80,01:20,HA(一),HB(一)。外斐反应OXl91:,OX2l:,OXK(一)。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何进一步确定诊断?

答:此病人最可能是斑疹伤寒病,因为病人血清外斐反应OXl9、OX2升高,临床症状有高热、皮疹,符合斑疹伤寒病的临床特征,肥达反应阴性基本排除伤寒病,H抗体效价略高可能系过去接种过相关疫苗或为非特异性回忆反应。但要排除变形杆菌的感染。

进一步明确诊断需在1~2周后再作一次肥达反应和外斐反应;同时采集病人血液作病原体分离,包括沙门菌分离培养和立克次体分离培养。分离培养立克次体,可将病人血液分别接种于鸡胚卵黄襄和雄性豚鼠腹腔作分离培养,以控制病原体,可确定诊断。

24.张X,在钩体病流行区下河游泳,l周后因头痛、医院就诊。查体:体温38.9℃,角膜黄染,腓肠肌疼痛明显,蛋白3+,尿红细胞2+。试问张X最大可能诊断是什么?简述微物学检验方法。

答:张X最大可能诊断为钩体病。主要依据:接触疫水、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符合钩体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采集标本为血液、尿液。

1)直接镜检:将标本迅速离心集菌后作暗视野检查或Fontana镀银染色。

2)分离培养与鉴定:将标本接种于2~3管Korthof培养基,28℃培养5~7天,呈云雾状生长,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运动,血清学试验定其群和型。

3)将患者血液注射于幼豚鼠腹腔,第1周后取心血分离培养证实并解剖实验动物观察实验动物。

4)血清学诊断:取双份血清,做显微镜凝集试验或间接凝集试验。

5)PCR检测标本中钩体的DNA。

25.王X,腹泻、腹痛、血便多年,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为控制病情,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3月余,腹泻次数反而增多,粘液样便。取粪便作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粪便涂片革兰染色见G+卵圆形酵母样菌细胞,每高倍视野8个,并见有芽生孢子、有假菌丝。将粪便接种于沙氏培养基28℃48小时,可见类酵母菌落。

试问:这是何种病原体感染?如何近一步明确诊。

答:王X为白念珠菌感染。进一步诊断应做芽管形成试验和厚膜孢子试验。本症属菌群失调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由于该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长时间使用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白念珠菌属肠道正常菌群成员,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条件下,白念珠菌过度增殖致菌群失调而引起肠道白念珠菌感染。

26.病毒复制过程中合成早期、晚期蛋白有何作用?

答:病毒合成的蛋白质有早期蛋白和晚期蛋白之分。在病毒核酸复制前所合成的蛋白称为早期蛋白,在病毒核酸复制后所合成的蛋白称为晚期蛋白。早期蛋白是一种功能性蛋白,一般为非结构蛋白,包括合成核酸所需要的酶(DNA或RNA多聚酶),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与核酸合成的调控蛋白以及指导病毒合成序列的调控蛋白。绝大多数结构蛋白都是晚期蛋白。

27.简述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对医疗实践的指导章义。

答:病毒的干扰现象是指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一种病毒可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同种、异种病毒之间以及灭活病毒与感染性病毒之间均可发生干扰。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能阻止发病,也可使感染终止。如减毒活疫苗能阻止毒力较强病毒的感染,毒力致弱的病毒呼吸道感染后,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毒力较强的呼吸道病毒不易感。所以,干扰现象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一部分。但由于病毒自身干扰或不同型间的干扰,使用病毒疫苗后,病毒与疫苗之间的干扰可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到影响,故预防接种时,应注意接种的时间和疫苗之间的搭配,避免干扰现象减低免疫效果。

28.怎样辨别慢发病毒感染?

答:慢发病毒感染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据此可将其辨认:

(1)常要经过一个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的长潜伏期。

(2)一旦发病,即成慢性或亚急性进行性进展,不会中途停止或恢复。

(3)一般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故常有神经、精神或智力方面的症状。

(4)病人最终死亡。

(5)由病毒或亚病毒感染所致。

29.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免疫因素比较,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有何特点?

答:(1)广谱性、非特异性,但非对所有病毒感染均有效,不同细胞、不同病毒,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不同。

(2)相对种属特异性:干扰素对细胞的作用存在种属屏障,一般地,干扰素在产生干扰素的同种细胞上的活性大于异种细胞。

(3)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是间接抑制病毒而不是杀灭病毒,是由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AVP发挥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

(4)发挥作用较早,病毒感染细胞在病毒复制时即可产生干扰素,其作用早于抗体和CTL的作用。

(5)作用时间短暂,不能维持较长时间。

(6)主要在病灶周围局部发挥作用,限制病毒向周围邻近细胞扩散,全身作用的效果差。

(7)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间接增强抗病毒免疫效应,尤其是与NK细胞形成相互的正反馈调节,相互促进各自的作用。

(8)无毒性,干扰素对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几乎无影响。

30.什么叫病毒包涵体?它在诊断上的实际意义如何?

答: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染色不同的一些斑块,称之包涵体。它可在胞浆或核内,为嗜酸性或嗜碱性。有些包涵体由病毒体组成,有些则是病毒感染细胞的反应产物。人巨细胞病毒在人成纤维细胞中增殖,细胞变圆、膨胀,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如在病人组织或尿沉渣细胞中发现肿大的细胞及核内包涵体,有辅助诊断价值。内基小体是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胞浆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包涵体。已经证实,该包涵体为病毒核蛋白和细胞质的基质所组成,因此,在可疑病人或动物脑组织中发现内基小体可作为狂犬病的辅助诊断。

31.为什么用于检测病毒的许多标本都要用抗生素做除菌处理?

答:标本的正确采集与道检是病毒感染检查成功的关键,其中标本采集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如果检测病毒的标本污染了细菌,就会导致分离培养不成功,尤其是进行细胞培养时,很容易造成分离培养失败,故对标本要用抗生素做杀菌处理。因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也不受影响,所以用于检测病毒的开放性标本(有菌标本)都要用抗生素做杀菌处理。

32.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答:化学药物、免疫血清以及干扰素能治疗某些病毒感染,但预防效果不佳。用病毒减毒活疫苗主动免疫,因为减毒病毒株在机体内可增殖,与自然的亚临床感染过程相似,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尤其是经呼吸道、消化道入侵的病毒,从自然途径接种疫苗可引起局部SIgA的产生。减毒活疫苗作人工主动免疫,可引起比较稳固持久的免疫,所以是最有效的办法。大多数活疫苗毒株是野毒株经过处理(包括更换宿主细胞培养、化学诱变剂的使用等)而获得的减毒变异株。降低毒力和保持适宜的免疫原性是活疫苗制备的关键所在。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微信营销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yfbf/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