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作者:杨田牛建梅曹云云杨钰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例经我院病理证实为结核性输卵管炎患者的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
结核性输卵管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Ⅳ型变态反应,占女性生殖器结核的90%~%,可导致输卵管僵硬、瘢痕残留、狭窄等不可逆病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例经我院病理证实为结核性输卵管炎患者的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搜集—年在我院行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核性输卵管炎的患者7例,年龄22~31岁,平均(27±3)岁,就诊原因包括腹痛伴(或)发热者3例,不孕者4例,其中腹痛伴(或)发热者的发病时间4~8个月,不孕者发病时间2~4年。
2.仪器和方法
使用PhilipsiU22、GEVolusi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为7~9Hz。患者于检查前15min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多切面扫查子宫及双侧附件区。发现肿块时记录肿块部位、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特征、血流信号分布特点,及有无盆腹腔积液等。
结果
所有病例均累及双侧,3例表现为特征性双侧卵巢旁管道状高回声,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内见点状血流信号,术中见双侧输卵管走形迂曲僵硬。4例表现为双侧附件区混合回声,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呈不规则无回声,部分呈不均质弱回声,周边见点状血流信号。其中2例卵巢可见,混合回声包绕其周围,术中见双侧输卵管均增粗僵硬,与同侧卵巢盆侧壁后陷凹致密粘连包裹,见菜花样组织自双侧输卵管伞部流出;另2例未见正常卵巢组织,术中见双侧卵巢及输卵管丧失正常解剖结构,形成囊实性肿块,与子宫后壁及肠曲粘连,钝性分离过程中囊肿破裂见脓样液体流出。所有病例盆腹腔腹膜、大网膜、子宫表面见白色点状干酪样病灶,盆腔内均可见大量积液,部分合并腹腔积液。
讨论
结核性输卵管炎是当前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原发性不孕的年轻患者,且多数患者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多以不孕症、下腹痛、月经不规则、闭经等来院就医。本组病例的平均年龄为27岁,国内报道的输卵管结核患者的中位年龄35岁。这是由于青春期女性生殖器血供丰富,易致结核菌血行播散。输卵管结核通常是随着其他部位的结核出现的,例如腹膜、肺以及肠结核等。结核杆菌多感染双侧输卵管,其病理改变包括炎性渗出、增殖粘连,进而使输卵管变得更粗,更为僵直,而后干酪样坏死,管腔内充满干酪样物质,导致输卵管功能削弱而最终引发不孕。因其病理演变过程复杂多样,造成二维超声图像表现的不典型性及多样性。
本组病例超声提示输卵管结核者仅2例,对输卵管结核诊断率之所以较低,首先是对本病的认识不够,思维不够开阔,未考虑到结核的可能性;其次其声像图表现多样化,与炎性肿块及附件其他肿块声像图表现有重叠。当患者病史及体征无明显特异性时,较难鉴别诊断,需结合有关结核病化验、X线检查来帮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