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3市县逐步停止门诊输液关于输液的危

日前,医院推进医改、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培训会议在海口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以医联体建设、规范医院门诊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等方法加强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

资料图。图文无关

海南省卫计委已经会同省医改办出台《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拟定了省域医联体规划表,年分别在文昌、陵水开展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海口、三亚、儋州)开展市域医联体建设,医院开展省域医联体建设试点。在医联体内,医院及医院和医疗卫生机构间逐步推进分工合作的日间手术模式,医院逐步推行日间手术,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将术后稳定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术后随访制度。

资料图。图文无关

会议要求,逐步规范门诊输液,减少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医院改革试点城市逐步停止门诊输液(除急诊、儿科门诊外),限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常见病、多发病引导到基层就诊,医院集中精力做好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诊治工作。

加快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优先覆盖老年人、孕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实际上,静脉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专家指出,如果患者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下面关于“输液的危害”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输液有哪些危害?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可能会发生输液反应、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体液平衡紊乱以及医源性感染等情况

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可能导致的栓塞、肉芽肿等危害,长期输液可引起组织损伤、器官病理改变甚至死亡

导致患者严重的耐药性,使耐药细菌变成“超级细菌”

为什么需谨慎选择静脉输液?1静脉输液微粒危害大

输液微粒是指注射液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经污染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杂质,如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切割安瓿产生的玻璃屑、穿刺胶塞造成的橡胶微粒、输液器具携带的微粒以及温度、湿度变化、pH改变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晶等。如此多的微粒直接进入我们的血液循环,小颗粒可能堵塞毛细血管,而较大的颗粒可能堵塞小血管、毛细血管,从而导致出现血管静脉炎、栓塞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其次,输液微粒本身就是抗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变态反应,刺激组织发炎,形成肿块。

2静脉输液并发症

①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大多与内毒素有关,单个输液的内毒素限量合格,但是内毒素也有叠加作用,同时配伍使用多种静脉输液可能导致内毒素限量不合格,从而出现发热反应;

②静脉炎: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等均可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③代谢紊乱:大多数输液剂偏酸性,短时间内输人大量液体,引起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改变;

④负荷过重:若输液量过多或输注过快,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使循环负荷过重,出现急性肺水肿或心力衰竭症状。

3静脉输液中的交叉感染

静脉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未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因破坏人体天然屏障,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等不良反应,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更快,更严重,其风险远高于口服、肌内注射等其他给药方式。此外,输液器具、输入的液体、输液部位的皮肤以及护士的手等被污染时均可导致交叉感染,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也易引起感染。

什么情况下必须输液?

有人担心不输液会耽搁病情,“感冒转成肺炎怎么办?!”那么海哥告诉大家——除了危急重症,一般疾病都不用输液!

静脉输液仅作为急救、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下列疾病方可使用,如①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患者;②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脱水及食物中毒等患者;③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吞咽困难的患者及胃肠吸收障碍的患者;④严重感染、水肿的患者;⑤外用、口服药物无效的患者。一般疾病患者不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这些疾病不需要输液!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能吃药别打针!

来源:综合海南日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羊城晚报

海南在线







































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一般性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yfbf/7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