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谈微创手术清除脑内出血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大量脑出血的经典治疗手段是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然而传统开颅手术至少具有如下缺点:1.脑皮质和神经纤维损伤大;2.生理应激反应重;3.术后并发症多;4.需二期颅骨缺损修补。

内通道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用于辅助皮质下病损切除的微创技术。其最大好处是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来自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大学的Ding等将此技术成功应用于一基底节区大量出血的患者,其文发表在近期的JournalofClinicalNeuroscience上。

病史

一位77岁男性因左侧偏瘫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头部CT可见右侧壳核出血破入脑室(量约.3毫升)(图1A)。经过术前评估,决定在内通道系统辅助下行血肿清除。

手术细节

术前行薄层CT扫描用于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的术前评估和术中导航。手术轨道为经血肿长轴。结合此病人血肿部位,在额下皮质侧方进入最优。

Mayfield颅骨夹系统三点固定头颅,头颈部后仰左偏。切口选在右眉上缘,内自眶上切迹上方外至额颧缝。单极电凝分离枕额肌额腹及帽状腱膜。暴露自眶上切迹到额颧缝的眶缘。微型改良眶颧开颅法在额颧缝切开颅骨,用骨凿断开眶顶以游离骨瓣(图1B)。

十字切开硬脑膜,开口大小以恰好通过内通道系统为准。我们应用BraninPath内通道系统,其由外鞘和内芯组成。外鞘内径为13.5mm,长度有50、60和75mm等型号。外鞘臂固定于Greenberg牵开器并导入血肿腔。

神经导航下,将75mm外鞘内通道系统导入血肿,达血肿长轴2/3处。拔出内芯并导入显微镜,以标准双手显微外科技术清除血肿。在血肿中心部位清除大部分血肿,周边血肿将自然塌陷并进入视野。血肿腔周边探查并彻底止血后撤出外鞘,此过程中又可清除部分残余血肿。

术后CT显示血肿大部分清除,占位效应解除,中线恢复(图1C)。

图1.A:术前轴位CT显示右侧壳核区域大量出血且破入脑室,量约9.0×5.5×6.8cm(.3ml),中线移位6.5mm。血肿在内通道系统辅助下经右侧微型改良眶颧开颅清除;B:术后颅骨三维重建显示微型改良眶颧开颅;C:轴位片显示占位效应和中线移位显著改善,残余血肿量约21.1ml(减少约87%)。

内通道系统的局限性

1.较硬的血凝块清除困难,需借助无创血肿清除器械辅助;

2.术腔深部大量出血止血困难;

3.因巨大量血肿常无明显长轴,故很难满意清除;

4.内通道系统成功定位血肿十分依赖于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经验总结

血肿形态学特征是应用内通道系统清除脑出血的主要考量因素。有明显长轴的血肿,如圆柱状皮层下和楔形皮层血肿是其较好适应证。

编辑:程培训

问答

注:今日回复口令,即可获取答案。

神外时间致力于为广大神经外科医生提供更专业、更精彩的内容。

欢迎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那里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yfbf/5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