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段时间天气转凉,很多人没有注意头部和面部的保暖,使一些疼痛性疾病乘虚而入,医院,前来问诊的“三叉神经痛”的病患明显增多。
提起我们的疼痛经历,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生孩子”、“关节痛”、“痛经”“牙痛”……殊不知,有一种疼痛同样能将人折磨地痛不欲生,那就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俗称“天下第一痛”。
气温变化最易引起三叉神经痛
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任杰医生介绍:刺激性食物、气候变化、缺乏营养、精神刺激等都可诱发三叉神经痛,特别是气温的变化最易引发三叉神经痛。
每年的秋冬时节,天气忽热忽冷,气温下降,昼夜温差较大,很容易刺激肌肉及血管收缩,导致三叉神经异常放电,引起剧痛。
任院长在此提醒有三叉神经痛病史的患者,秋冬交替季节要注意“四暖,走出三叉神经痛的魔圈:
(1)吃暖
应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兔肉、鸡肉、牛奶、鸡蛋等,但不可过多地吃熏烤煎及辛辣食品,火锅也不可多吃。
(2)头暖
俗话说“天天戴棉帽,胜过穿棉袄,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3)身暖
应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及时加穿衣服,平时要多到室外活动,坚持锻炼,使气血流畅,循环无阻,新陈代谢加快,躯体温暖,以提高耐寒能力。
(4)脚暖
“热从头散,寒从脚起,要保持鞋袜干燥温暖,少坐多走,促进血流通畅,临睡前用温热水浴脚后再按摩脚掌心10分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警惕三叉神经痛被误诊为牙疼、偏头痛
由于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三叉神经痛常常以牙痛、偏头痛等几种“假面目”出现,但其实还是能区分的。
三叉神经痛:为骤发骤停,性质多为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程度剧烈,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有阵发性剧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牙痛:一般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局限在齿龈部,无颜面部皮肤放射痛,不因刷牙、洗脸等因素诱发加剧。
偏头痛:也表现为剧烈疼痛,呈搏动性、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会反复发作。但偏头痛一般是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时发作,每次发作前都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等,且常伴有恶心、呕吐、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关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任院长表示:大部分的患者吃药就可以,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目前被认为是很好的治疗方式。
显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在显微镜下或内镜下通过微创的方式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垫开,从病因上治疗三叉神经痛。同时术中通过电生理监测手段来指导,降低手术风险,是目前较为推荐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有效率可达98%以上。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到院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