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是降不下来,试

青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2145.html

冠心病治疗有没有效果,最关键的看3个指标:一是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否降到1.4mmol/L以下;二是看颈动脉斑块有无增长;三看自觉症状有无改善。

首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人体内我们称为“坏的胆固醇”,它的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会让血管内皮不稳定,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出现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堵塞,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我们要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降低到至少1.8mmol/L以下,如果放过心脏支架,或者做过冠脉搭桥治疗,我们一般要求更加严格,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4mmol/L以下更加理想。因为有研究资料表明,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1.8mmol/L以下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停止进展,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4mmol/L以下时,血管斑块有可能出现逆转,有缩小的可能性。

再说说颈动脉斑块的问题,为什么要监测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呢?因为人体的血管是相通的,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那么,身体其它地方基本上也会有斑块存在,检查颈动脉斑块能够间接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控制的程度。因为不可能经常做冠状动脉血管的检查,选择无创的颈动脉检查完全可以评估斑块控制的情况。

颈动脉血管斑块可以通过无创的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进行评估。建议每三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血管超声,如果发现斑块稳定,没有明显增大,说明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有效。

第三个需要观察的是患者的主观表现,多数冠心病患者在心脏支架治疗前,会有典型的心绞痛、胸闷不适等症状,如果经过支架治疗后,发现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减轻,原来运动时症状明显,现在运动耐力明显提升,说明病情稳定,治疗效果好。

咱们回过来再看一下,所有的这一切,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关。当这个指标控制好的时候,斑块稳定,甚至缩小,症状也会随之改善。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呢?

除了严格控制饮食外,我们常规采用的是口服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分为弱效他汀类和强效他汀类。在常规剂量的治疗上,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属于强效的他汀类,常规剂量能够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0%-50%甚至更多;而辛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一般能够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小于30%,所以,在用药的选择上,针对冠心病心脏支架植入患者,要求用强效的他汀类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更低。

但是如果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大不能耐受,或者常规剂量降脂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会采用“3步法”:

第一步常规剂量到中等剂量的强效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如果不达标,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在他汀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通过选择性抑制小肠胆固醇转运蛋白,有效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以及肝脏胆固醇储量。可以联合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能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0%以上。

第三步,如果上述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然不能达标,可以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CSK-9抑制剂。

PCSK-9是一种参与调节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生命周期的分泌性蛋白,PCSK-9抑制剂能有效减少这种分泌性蛋白的降解,从而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常用的代表药是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两种药物均可使已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约60%,并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所以,对于难治性的高脂血症,按照这3步法进行,绝大多数都能成功控制,实现血脂达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yfbf/15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