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科新观察丨如何鉴别诊断硬红斑掌握这些信

基本病史

患者为82岁老年女性,中国人,因小腿多发硬化性斑块和不愈性溃疡6月就诊。皮损初为红色丘疹,逐渐增多并溃烂,数月后出现其他硬化性斑块。溃疡有触痛,斑块大多无症状。患者无畏寒、发热、消瘦、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或咯血等症状。

患者30年前从中国移民至加拿大,不清楚肺结核暴露史及卡介苗接种史。病史包括房颤、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高血压和帕金森病。

体格检查

左侧小腿1处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溃疡,5?×?4cm,边界紫红色、污秽,中央为黄色纤维及肉芽组织(图1)。双小腿后侧多发紫红色至暗红色质硬斑块(图2)。

图1.小腿溃疡性损害

图2.小腿硬化性斑块

实验室检查

溃疡处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培养阴性。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胸片可见双肺中叶线状阴影,考虑为既往肉芽肿性感染的瘢痕。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可见少许真表皮下方混合性(间隔性和小叶性)非坏死性肉芽肿性脂膜炎,且伴少许巨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图3)。皮下中等大小血管有肉芽肿性炎症,但未见中性粒细胞(图4)。真菌和抗酸杆菌特殊染色阴性,未见异物。

图3.斑块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肉芽肿性脂膜炎(HE染色,低倍)

图4.皮下中等大小血管出现肉芽肿性炎症(HE染色,高倍)

诊断

硬红斑。

治疗

患者溃疡接受的伤口治疗,并转诊至感染性疾病团队。因取材不佳,痰涂片TB检测结果阴性。最终决定经验性予抗结核治疗,治疗药物包括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莫西沙星和维生素B6。其中,考虑到目前其他口服药物与利福平的潜在相互作用,故更换利福平为莫西沙星。治疗1月后患者溃疡开始愈合。

病例学习

硬红斑(图5)是小叶性脂膜炎(为主)最常见的形式,亦可表现为混合性脂膜炎。硬红斑常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相关,研究显示硬红斑活检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DNA检出率达39%-77%。另外此病偶与其他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相关。表1列举了硬红斑的常见与少见病因。

图5.硬红斑

表1.硬红斑常见及少见病因

“硬红斑”与“结节性血管炎”几乎等同,不过后者常指代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无关的硬红斑。实际上硬红斑可有3种临床亚型:结核分枝杆菌相关硬红斑;其他疾病或药物相关硬红斑;特发性硬红斑。这些临床亚型主要是病因上的差别,在临床和病理方面无法明确区分。

硬红斑表现为小腿后侧复发性红色至紫红色结节斑块,可有触痛,常形成溃疡(图6)。此病常见于中年女性,临床与组织学难与结节性红斑和感染性脂膜炎等类型脂膜炎区分。表2总结了大部分脂膜炎的分类及其主要鉴别特征。

……

查看全文,请登录优麦医生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yfbf/11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