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健康时报,王繁荣
-08-:38:07
由陕西省医师协会主办,医院承办的“陕西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于8月24日~25日在西安召开。
大会通过公正、民主的不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医院临床免疫科朱平教授担任陕西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医院临床免疫科主任吴振彪担任候任主任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
秘书长齐月莉主持会议
陕西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
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朱平教授
陕西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
医师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吴振彪教授
朱平教授介绍说,陕西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的成立,为风湿免疫领域医师建立了一个长期交流和培训的平台,分会将大力发挥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医师队伍建设、医师的维权等作用。提高西部地区风湿免疫类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风湿免疫学科发展。
医院
李晓康院长致辞
北京医院
施桂英教授致辞
医院
张奉春教授致辞
大会邀请国内知名风湿领域专家及省内专家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热点、难点话题、指南解读、前沿进展进行分享讨论,内容涵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硬皮病、肌炎与纤维化、血管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及治疗新手段。
赵岩
《RA相关间质性肺病-重视RP-ILD》
田新平
《新生儿狼疮的诊治进展》
杨程德
《抗磷脂综合征:标准外的临床和抗体》
鲍春德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现状及问题》
赵东宝
《TNF-α单克隆抗体新秀》
张晓
《SLE肺间质病变的特征及治疗选择》
陈进伟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新进展》
徐健
《核磁共振技术在SLE脑损害中的应用》
吴振彪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新策略治疗选择》
风湿免疫学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据了解,风湿免疫病学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而中国的风湿学科却刚过而立之年。就陕西省内来说,年,医院成立首个风湿免疫专科,医院风湿免疫专科成立则更晚。陕西省内真正的风湿科医生仅有人左右,其中“跨学科”还占了一部分。
患者多、医生少,
风湿免疫学科分布呈现“倒三角形”
吴振彪教授介绍说,我国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2亿,仅就骨关节炎而言,患者人数就近2亿,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50%以上,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约20%~30%。此外,痛风患者达万,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约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约万。
与庞大的患者人群相比,风湿免疫专科医生却少得可怜。据调查,目前风湿免疫相关的专科医生不到一万人,很多医生还是“半路出家”。医院,但所有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科室加起来,才余个。仅不足家(约40%)医院设有独立的风湿免疫科。医院是两个科室同时开展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如皮肤科和肾内科。医院的风湿免疫专业医生分布在其他科室,形成肾内风湿、内分泌风湿、皮肤风湿、中西医结合风湿等。
患者多、医生少,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首先就是风湿病患者挂号难、看病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的风湿免疫学科分布呈现“倒三角形”: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建设较好;二、三线城市学科建设较差,没有独立的风湿免疫科室;医院,基本连从事该专业的医生都没有。于是,大量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医院,医院风湿免疫科一号难求。
“风湿病是一个有特点的疾病,越是生活在经济条件差、生活状况差、气候条件恶劣地区的老百姓,风湿病的发病率越高。这些患者发病后,在基层得不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一是延误时机,二医院去看病,有时候凌晨2~3点就开始排队,医院开门时,就像打仗一样去排队、加号。有时候预约很久都预约不上。风湿免疫分会的成立,我们就借助这个平台,加强省内风湿科医师队伍的建设,去基层督导,普及提高。医院医院成立风湿免疫专科。在组织框架内带动医师的成长。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难题。”吴振彪主任说。
风湿免疫复杂深奥
医师成长需持之以恒
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诊断和治疗都非常复杂,而医学教育在本科阶段和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风湿领域的内容非常少,一般医学生毕业对风湿病的了解并不多。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的风湿科医生,要从头学起,进行长期的培训、学习、锻炼、提高。没有10年~15年的学习积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独当一面的风湿科专家。
此前,吴振彪主任带领科室团队致力于普及提高陕西省风湿病诊治水平,每年带领科室团队到市级、医院巡讲,举办基层风湿训练营活动,邀请基层医师前来参观、学习、交流。希望能逐步提高基层风湿科医生的诊治水平。
医院李晓康院长强调说,医院临床免疫科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风湿免疫疾病诊治中心,在全国,一直排名前八位。如今,有了陕西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分会这个平台,医院临床免疫科责任和担当更大,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提高西北地区风湿疾病的诊疗水平,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风湿医师队伍,使得我们的风湿学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充分满足我国风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为实现“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