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款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视网膜及肾脏疾病药物在国内和各国有了新的审批、研究进展,快来和小编一起回顾吧。
◆本期新药动态(可上下滑动浏览)
艾伯维肉毒素BOTOX(保妥适)扩展适应症获FDA批准
葛兰素史克美泊利单抗注射液在华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申请
拜耳finerenone治疗慢性肾病3期临床达主要终点
KSI-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视网膜静脉阻塞1b期临床结果积极
百时美施贵宝膀胱癌治疗IDO抑制剂国内获批临床
阿诺医药头颈癌治疗PI3K抑制剂国内获批临床
01
艾伯维肉毒素BOTOX(保妥适)扩展适应症获FDA批准
7月9日,艾伯维(AbbVie)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一项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支持扩大BOTOX(保妥适,通用名:onabotulinumtoxinA,肉毒杆菌毒素A)的使用,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治疗痉挛,包括脑瘫引起的下肢痉挛。BOTOX于年6月首次获批用于治疗患有上肢痉挛的儿科患者,并于年10月获批用于治疗患有下肢痉挛的儿科患者,但不包括脑瘫引起的痉挛。痉挛是一种神经系统异常状态,涉及肌肉僵硬,可导致上肢和下肢肌肉紧绷。严重程度从轻微到严重,经常干扰肌肉的正常运动和功能。这可能导致运动发育迟缓或受损,以及姿势和定位困难。儿童痉挛的常见原因包括脑瘫、创伤性脑损伤、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和中风。导致儿童局灶性痉挛最常见的原因是脑瘫,据估计,全球每名活产婴儿中约有2.5名发生脑瘫。几乎所有脑瘫患者都有运动功能受损,痉挛影响高达91%的患儿。
肉毒杆菌毒素是世界上研究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年,FDA首次批准肉毒杆菌素治疗两种罕见的眼肌疾病——眼睑痉挛和成人斜视。BOTOX是世界上第一个批准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方法。今天,BOTOX已被FDA批准用于11种治疗适应症,包括慢性偏头痛、膀胱过度活跃、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膀胱过度活跃导致的尿漏(失禁)、颈椎肌张力障碍、痉挛和严重的腋下出汗(腋下多汗症)。
BOTOX治疗小儿下肢痉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一项3期研究的支持,该研究有多名年龄在2-17岁之间的脑瘫下肢痉挛患者。这些试验包括为期12周的双盲研究和为期一年的开放标签扩展研究。
02
葛兰素史克美泊利单抗注射液在华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申请
7月1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葛兰素史克旗下美泊利单抗(mepolizumab)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申请已被纳入拟优先申请名单。此前,美泊利单抗已获FDA批准作为一种附加(add-on)维持疗法,用于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患者,以及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炎(EGPA)成人患者的治疗。美泊利单抗是一种首创实验性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特异靶向白细胞介素5(IL-5),能够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所介导的炎症。IL-5是一种细胞因子,能够调节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的生长、活化、存活,并能够为嗜酸性粒细胞从骨髓迁移至肺部及其他器官提供重要的信号。美泊利单抗与人IL-5结合,阻断IL-5与嗜酸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以这种方式抑制IL-5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能够降低血液、组织、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这反过来又能够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所介导的炎症。
目前,美泊利单抗正处于多个临床项目中,研究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重度特异性皮炎的治疗。在中国,美泊利单抗注射液于年3月和4月获得两项CDE临床默示许可,适应症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成人患者的治疗。03
拜耳finerenone治疗慢性肾病3期临床达主要终点
7月10日,拜耳(Bayer)医药宣布旗下药物finerenone在评估其对慢性肾病(CKD)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后期试验中达到了关键目标。3期临床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finerenone显著降低了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肾衰竭或肾死亡的风险,达到联合主要终点。慢性肾病(C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40%的患者会发展为CKD。CKD是发生终末期肾病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晚期,患者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以维持生存。在10年时间里,伴有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可能性是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3倍。在患有CKD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激活会在肾脏和心脏中引发有害的过程(例如,炎症和纤维化)。
Finerenone(BAY94-)是新一代口服、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能够阻断醛固酮导致盐皮质激素受体(MR)过度激活产生的有害影响。MR的过度激活可在心脏和肾脏中导致病理性改变,而这可通过有效的MR阻断加以预防。当前可用的甾体类MRA已被证明能够有效降低伴有低射血分数(HFrEF)的心脏衰竭(H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但严重的副作用(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抗雄激素/孕激素)限制了这类药物的使用。Finerenone3期临床项目是迄今为止最大的CKD3期临床项目。该项目纳入了全球各地1.3万例伴有广泛严重程度CKD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早期肾损害和更晚期肾病的患者。除了主要终点外,finerenone还降低了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中风或心力衰竭住院首次发生的综合时间风险,因此也达到了次要终点。拜耳称,finerenone是第一个在研究中显示对慢性肾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和心血管有益的非甾体选择性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拜耳表示,将与卫生部门讨论这些数据,以便提交上市申请。04
KSI-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视网膜静脉阻塞1b期临床结果积极
7月10日,KodiakSciences在美国视网膜专家协会(ASRS)线上年会上,报告了其在研疗法KSI-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积极1b期临床数据。KSI-是一种玻璃体内抗VEGF抗体偶联物,可维持有效的药物水平在眼部组织的时间比现有药物更长。KSI-有望作为一种新的一线药物,改善视网膜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并使糖尿病性眼病患者的视力下降得到早期治疗和预防。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由于黄斑区出现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易出现渗出、出血改变,可出现瘢痕弥漫眼底,影响视力最终有可能致盲。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高血糖和高血压损伤眼底的血管和神经,受损血管渗出的液体和蛋白质积聚在黄斑周围区域,使黄斑增厚、肿胀并受损,视力在短期内明显下降。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之后第二大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往往会导致突发、无痛、单侧视力丧失。据估计,我国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约有万人。抗VEGF抗体可抑制VEGF家族各成员(包括VEGF-A)及胎盘生长因子(PIGF)与同源VEGF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异常的血管生成及渗漏。现有1b期研究结果有超过个患者的临床数据支持,KSI-在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方面表现良好。在年会上所提供的的数据中,82%湿性AMD患者和76%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在首次接受KSI-治疗后,再次治疗间隔延长了4个月或更长时间。同时,KSI-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1a/1b期实验中,给药剂,只发生了2例眼内炎症。此外,根据最新的1b期研究数据显示,KSI-在较长时间的治疗和随访中具有持久性,这有力地证明了KSI-作为一种基础抗VEGF疗法的潜力。
05
百时美施贵宝膀胱癌治疗IDO抑制剂国内获批临床
7月11日,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信息,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Squibb,BMS)研发的IDO抑制剂BMS-获得两项临床默示许可,用于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是一种免疫检查点蛋白,该酶有两种亚型,分别为IDO1和IDO2,是人体色氨酸代谢的限速酶。而色氨酸是细胞毒性T细胞生存和发挥功能所必备的物质。肿瘤细胞通常会过表达IDO,导致生长停滞和效应T细胞(细胞毒T细胞、辅助T细胞、NK细胞等)的凋亡,诱发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产生免疫耐受,从而逃脱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杀灭。目前在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内都发现了IDO的过度表达。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大约80%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NMIBC患者接受初始手术切除治疗后的复发率很高,超过60%患者将接受卡介苗(BCG)治疗。如果BCG无效需要考虑彻底切除膀胱。免疫治疗将为NMIBC患者提供新选择。
临床前研究的结果表明,BMS-可以抑制IDO1,恢复T细胞的分化,降低免疫抑制水平。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BMS-显出了抗癌潜力。在25名接受过大量治疗的膀胱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2%和44%。
06
阿诺医药头颈癌治疗PI3K抑制剂国内获批临床
7月10日,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信息,阿诺医药(AdlaiNortye)旗下PI3K抑制剂buparlisib(AN)获得两项临床默示许可,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Buparlisib最初由诺华公司(Novartis)开发,阿诺医药年宣布获得该药的全球独家开发与销售权。目前,buparlisib尚未在全球任何国家和地区上市。Buparlisib是一种具有肿瘤免疫(I/O)作用的口服泛PI3K抑制剂,可针对所有的I类PI3K亚型,在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中都很活跃。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一类参与细胞增殖和存活、细胞分化、细胞内运输和免疫等多种细胞功能的酶。PI3K信号通路失调涉及绝大多数人类癌症。PI3K有四种亚型(α、β、δ和γ)。PIK3CA(编码PI3K催化亚单位α)是人类肿瘤中常见的突变致癌基因之一,约2-5%的人类实体肿瘤中存在癌基因PIK3CA的突变,涉及肿瘤类型如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成胶质细胞瘤、肺癌和食管癌等。δ亚型则在造血来源的细胞中强烈表达,常与B细胞相关淋巴瘤有关。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一种由口腔、鼻腔和喉部粘膜鳞状细胞发展而来的癌症,是全球第七大最常见癌症,每年约有60万例新发病例。尽管HNSCC在50多岁或60多岁的男性中更常见,但年轻人中的发病率正在增加。HNSCC肿瘤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免疫检查点调节因子的表达增加,包括ICOS和PD-1。
此前,诺华已完成了buparlisib在与紫杉醇联合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全球临床2期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达到了10.4个月。基于此,美国FDA已授予该药快速审批通道资格。目前,buparlisib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开展3期临床试验,该研究将评估AN联合紫杉醇治疗与紫杉醇单独治疗顽固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癌的效果,参与3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将包含经铂类化疗或PD-1治疗失败的病人。
—END—◆往期精选药闻快报l新药动态速览第20期
药闻快报l新药动态速览第19期
药闻快报l新药动态速览第18期
药闻快报l新药动态速览第17期
药闻快报l新药动态速览第16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