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甘肃省陇南成县67岁的张女士因摔伤造成头部严重受伤,经当时的帮医院王正锐副主任医师及当地神经外科团队急诊手术后,挽回患者生命。但患者术后右侧额颞部颅骨有约13×12cm大小缺损,颅骨缺损部位头皮凹陷,深达3cm。这对于张女士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不仅外观上的“畸形”给她带来心理负担,更重要的是,缺少颅骨的保护,大气压力直接压迫在减压窗的脑组织上,一旦头部受伤则会直接导致大脑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一年的康复后,患者及家属听说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潘文勇博士医院帮扶,医院咨询手术情况。为给患者解决难题,也为手术顺利完成做好准备,潘文勇及当地神经外科团队在我院另一位帮扶专家田长青的大力协助下,凭借丰富的3D打印技术经验,对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将获取的影像资料通过3D打印技术重建颅骨缺损模型,随后对钛合金材料进行设计塑型,制成个体化、精准化、与患者颅骨缺损区域完美匹配的颅骨修补植入物。
据潘文勇介绍,此次3D打印的亮点在于,从3D打印出来的模板上看出,病人颅骨缺损的下缘乳突气房开放,一旦钛网固定时螺钉进入气房,轻者螺钉松动、脱落,重者颅内外开放,引发严重颅内感染,导致手术失败,通过3D打印技术,为手术安全和治疗效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完善术前准备方案,利用3D模型模拟手术过程,7月29日,潘文勇及当地神经外科团队经过近3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将3D打印技术辅助塑型的三维钛网植入患者头部,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
据潘文勇介绍,以往颅骨修补通常采用钛合金材料加工成的平面钛网用于颅骨缺损的修补,钛合金材料加工的螺钉固定钛网于颅骨的外表面,缺点是手工塑型误差大,只能依据缺损部位的大致曲率,实现平面塑型,而利用3D打印辅助塑型颅骨修补,能将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该例手术也医院首例3D打印颅骨修补术,填补了该院的手术空白,潘文勇医师的精湛技术也得到当地神经外科同行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医院3D打印临床医学转化中心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已能独立完成建模打印、手术辅助、植入物设计分析等,并在骨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口腔科等领域广泛应用,完成手术和分析余例,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先后申报相关课题26项,授权国家专利9项;3D打印技术已成为医院的代表与特色,对于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水平,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医疗,造福周边居民具有积极意义。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