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能随便摇,7个月宝宝被摇成大头娃

?   

三个月之后,孩子的头越变越大,头围已经增加到50厘米,并且额头突出,眼睛凹陷,医院检查发现发现孩子的颅骨骨缝被撑开约1厘米,并且专家发现孩子的大脑两侧均有大面积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分别约毫升,正是这不断增大的血肿将孩子的头撑大。

究其原因发现,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都是被不断的摇大的,家人平时就把孩子抱在怀里晃,有时候为了逗宝宝就把宝宝抛到空中后接住。但是家长忽略了,婴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是很完全,脑组织和颅骨间并无连接,一旦长时间受到摇晃,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静脉被挤压,血流受阻,很容易引起慢性硬膜下血肿。

哄孩子摇太过或致“摇篮综合症”

婴儿摇篮综合症(英文缩写SBS),是因为颈部的肌肉脆弱,受到摇晃时大脑会跟着震动,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静脉被挤压,血流受阻,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或颅内出血或硬膜下血肿,严重者出现脑水肿、失明甚至死亡。

SBS综合症多发生于0-3岁的婴儿,发生后死亡率约25%,救助及时也有半数要留下后遗症,习惯于摇晃婴儿的有70%是男性。因此家长注意摇晃孩子不能过度,摇时动作放轻,这种危险完全可以避免。

新生儿为什么不能被摇晃?

1岁以内宝宝颅脑还在发育期,婴幼儿的头部约占全身重量的25%,且婴儿脑部比成人柔软、脆弱,加上颈部肌肉较柔弱无力,所以在被摇晃时,会造成孩子脆弱的脑组织不停地和颅壁发生碰撞,从而导致脑部血管挫裂引起脑出血。

医生表示,因为晃动而造成孩子的颅脑损伤属于比较极端的案例,医院每年都会收到这样的病人,而且都是受伤比较严重的,有的甚至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警惕!摇晃宝宝的危害

摇晃宝宝这一动作,在哄宝宝睡觉和跟宝宝玩的时候,都容易出现。你知道吗?这一摇一晃,其中暗藏着很多的危险的!

1颈部易受伤

摇晃宝宝,是很容易损害到他们颈部的肌肉和韧带的,严重的话甚至会扭伤宝宝的颈部。这是因为宝宝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骨质比较柔软,占体重近一半的头部,重量全靠颈部的肌肉和韧带支撑,而宝宝大脑蛛网膜下腔的间隙较大,颈部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弹性较差,颈椎也未完全骨化,难以承受较大幅度的摇晃和高抛的震荡。

2造成脑部暂时性充血

宝宝的大脑尚处在发育初期,有的家长把宝宝高高抛起,会使宝宝体内的血液不时地冲击大脑,这样会导致脑部暂时性充血。如果不停地摇晃宝宝,或是将宝宝一次次地抛起来又接住,便容易使宝宝头颅内的脑组织随摇晃或高抛的晃动,与较硬的头颅相撞,从而引起脑损伤。这种情况,宝宝可能出现拒奶、嗜睡或容易恼怒,严重者可出现突然昏迷、呼吸困难、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3造成局部性贫血

当被摇晃时,宝宝就像成人在玩高速运转的游乐项目,其身体是无法承受巨大的离心力的,血液流向一边,容易造成局部性贫血,宝宝因此会出现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站立不稳,甚至出现晕厥、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宝宝的智力明显下降、严重的运动障碍、失明和大脑实质性的损伤,如脑萎缩、脑软化、脑囊肿等。

如何轻松哄宝宝睡觉?

宝宝入睡的情况不大一样,怎样哄宝宝才是既科学而又有效的?好孕妈妈提供三个哄宝宝睡觉的绝招,各位新手爸妈可以试试哦~

绝招1:区别白天和黑夜

一定要学会用光和声音的不同来让宝宝区分白天和黑夜。起床的时候把他放到较亮的地方,用一些音乐来帮助唤醒宝宝。慢慢地,生物钟形成后,宝宝就会养成按时入睡、按时起床的习惯了。

绝招2:洗澡帮助睡眠

洗完澡后休息一下就上床睡觉,是个不错的习惯,很多宝宝也喜欢这么做。妈妈们可以在每晚差不多的时间,感觉宝宝有点困了,就可以开始给宝宝洗热水澡了,洗完后,给宝宝喝些水或者奶,把宝宝放上床,然后关掉房间的灯,宝宝很快就能入睡了。

绝招3:留意宝宝的小动作

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宝宝喜欢的小动作,这样有助于摸清宝宝的睡觉习惯。比如,宝宝喜欢摸着妈妈的脸才能睡着,或者宝宝喜欢含着自己的手指才能睡着。妈妈可以先顺从他的习惯,慢慢地宝宝就容易入睡了。

朋友很需要你的分享。

想学习更多孕妇知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yfbf/1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