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药学会罕见病药学专委会
罕见病为患病率低于0.5‰的疾病,目前已经明确的罕见病有多种,全球预计有超过3亿名罕见病患者,中国约为多万人。年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涉及种疾病,其中有11种罕见病病因证实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发病原因较明确,通过普及罕见病知识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早期诊断率,积极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可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减少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自身免疫和内分泌器官
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经典的副肿瘤边缘性脑炎,其靶抗原位于神经元细胞内;而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为代表的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其致病抗体主要针对神经元细胞表面蛋白与受体。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垂体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垂体肿大和垂体功能低下。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肉芽肿性垂体炎、黄瘤病性垂体炎、IgG4相关性垂体炎、坏死性垂体炎和混合型垂体炎,其中鞍上疾病继发的垂体炎,多认为是由于囊肿破裂,富含蛋白质的囊液引起局部炎症或肿瘤/生殖细胞瘤释放相关抗原或细胞因子引起。
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受体的自身抗体引起的罕见疾病,由于身体产生了针对胰岛素受体的抗体,阻断了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进而引起高血糖、高分解代谢、严重的黑棘皮病和女性高雄性激素血症等,但也可能发生低血糖。
多系统增生性自身免疫病
Castleman病: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其病理特征为明显的淋巴滤泡、血管及浆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生,临床上以深部或浅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特点部分病例可伴全身症状和(或)多系统损害,浆细胞型可能和感染及炎症有关,免疫调节异常是其始发因素,临床上25%的中心型病例伴HHV-8感染,部分CD处于B细胞恶性增生的危险中,少数多中心型可转化为恶性淋巴瘤。
IgG4相关性疾病: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疾病,该类疾病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以及IgG4阳性细胞浸润多种器官和组织为特征,进而导致感化和纤维化。常见受累器官包括泪腺、胰腺和腹膜后间隙等,累及的器官或组织由于慢性炎症及纤维化进程可导致弥漫性肿大。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病变特点为皮肤纤维增生及血管洋葱皮样改变,最终导致皮肤硬化、血管缺血。本病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除皮肤受累外,它也可影响内脏(心、肺和消化道等器官)。
神经肌肉相关性自身免疫病
多发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病因为针对自身髓鞘碱性蛋白产生的免疫攻击,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白质髓鞘的脱失,出现各种神经功能的障碍。
POEMS综合征:是一种与浆细胞病有关的多系统病变,临床上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血症和皮肤病变为特征。目前认为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前炎症性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及HHV-8感染有关。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受累为主的慢性多发性单神经病,是少见的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非对称性肢体无力,以远端受累为主。电生理特征是在运动神经上存在持续性多灶性传导阻滞。本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一是部分患者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升高,二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免疫抑制药治疗有效。
视神经脊髓炎: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其临床特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双眼失明,在其前或其后数日或数周伴发横贯性或上升性脊髓炎,AQP4抗体通过血脑屏障中可通过的部分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立即遇到星形胶质细胞并导致细胞依赖的细胞毒性反应,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被NMO-IgG和补体降解,继而活化的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起产生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等造成血管和实质损伤,最终导致包括轴索和少突胶质细胞在内的白质和灰质的损伤。
作者介绍:彭晨星,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兼任河北省药学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免疫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石家庄市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等。
图文编辑:燕赵罕见病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