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考考点总结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

生态环境恶化和大气污染加重、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滋长、社会人群结构的老龄化等多种因素正在逐渐地改变着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谱分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肺癌发病的年递增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过去较为少见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也明显增多。

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许多疾病呈慢性病程,肺功能逐渐损害,最终使患者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由此可见,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依然严重。那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都包括哪些。

1.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仅能了解一般情况,如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感染,特别是细菌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提示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的可能。血清学特异性抗体和抗原的检测对诊断病毒、结核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很有帮助;此外,癌胚抗原(CEA)对肺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对结节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有意义。

2.痰液检查: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肺癌以中心型为多,细胞易脱落排出,癌阳检率为70%~80%;腺癌多呈周边型,阳检率偏低,约40%~50%。痰中查到抗酸杆菌是确诊肺结核最可靠的证据。

3.抗原皮肤试验: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皮肤过敏原试验有助于了解过敏原的种类;结核菌素试验对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和诊断结节病有一定的帮助。

4.胸液检查:胸液的生化、免疫和细胞学检查对判定胸腔积液的性质乃至病因至关重要。常规胸液检查可明确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

5.影像学检查:在现代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1)胸部X线检查:有透视、常规摄影、高千伏摄影、体层摄影、支气管和肺血管造影等。透视能动态地观察病变,常规和高千伏摄影能满足临床大部分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要求并能清楚、全貌地显示病变。

(2)胸部CT检查:对于发现肺内微小病变,纵隔、胸膜以及心脏后部等隐蔽区域的病变优于常规X线。高分辨CT(HRCT)对于诊断早期间质性肺疾病很有价值。

(3)胸部磁共振成像(MRI):主要用于胸部血管、锁骨上窝区、纵隔、胸膜及胸壁病变的诊断,尤其在鉴别淋巴结和血管、诊断较大的肺栓塞上作用较大,对肺野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

(4)胸部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和穿刺定位。对胸膜疾病和贴近胸壁的肺部病变,判定其内是液性还是实体较有价值。

6.支气管镜:包括硬质支气管镜和纤维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能够弯曲自如、深入到亚段支气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少,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7.呼吸功能检查:通过测定呼吸功能的不同项目可以了解从呼吸中枢的呼吸驱动到肺脏功能受损的性质及其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而胸廓畸形、胸膜疾病和肺纤维化等疾病则呈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特征。

8.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是对经纤支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后回收的灌洗液进行细胞、病原学和免疫学的分析,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肺泡蛋白沉积症、细支气管肺泡癌等疾病的诊断很有价值,其“液态的肺活检”之称说明了它的有用性。

9.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肺通气显像/肺灌注显像不匹配且主要表现为灌注缺损时提示肺栓塞。核素检查对肺栓塞和肺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对肺部肿瘤及其骨转移、弥漫性肺部病变的诊断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0.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疾病的方法。获取活组织标本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经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或纵隔镜等内镜的方法,适用于病变位于肺深部和纵隔者;在X线、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肺活检,适用于病变部位靠近胸膜者;开胸肺活检,适用于经其他方法检查未能确诊又有很强指征者。

听了以上的总结,同学们有没有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些辅助检查有所了解了呢,还等什么,赶快收藏吧!

丁震医学教育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bpwth.com/byjj/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