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位于胸前方,是上肢带骨与躯干骨的唯一骨性连接结构。锁骨细长,部位表浅,容易受暴力致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损伤之一,常因未进行康复治疗以致动能活动障碍等。早期的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功能最快、最大程度的恢复,尽早的重返社会,为家庭和社会家庭减轻负担,并为患者减轻痛苦。
1、发病原因
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
、发病机制
(1)摔伤是锁骨骨折的主要原因。以儿童最为多见,大约50%的锁骨骨折发生于7岁以下的儿童。
()直接外力,如从前方打击、撞击锁骨,或摔倒时肩部直接着地,均可造成锁骨骨折。
(3)摔倒时手掌着地,外力通过前臂、上臂传导至肩,再传至锁骨,遭受间接外力和剪切应力也可造成骨折。因着力点不同而异,多为粉碎或横行。幼儿多为青枝骨折。锁骨骨折的典型移位多表现为:近端受胸锁乳突肌牵拉向上后移位,远端因肢体重量及胸大肌牵拉向前、下、内侧移位,形成断端短缩重叠移位。
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以缓解因胸锁乳突肌牵拉引起的疼痛。
触诊时骨折部位压痛,可触及骨擦音及锁骨的异常活动。幼儿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此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有时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诊断1、特殊姿势:头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健侧的手托着患侧肘部。
、肿胀,皮下瘀斑,畸形明显。
3、触诊,可触着骨折端,压痛。
4、有外伤史。
5、幼儿多为青枝骨折,要仔细询问病史。
6、X线拍片:可确诊(横断、粉碎、青枝)。
1、X线检查:
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X线像确定诊断。一般中1/3锁骨骨折拍摄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5°斜位相。拍摄范围应包括锁骨全长,肱骨上1/3、肩胛带及上肺野,必要时需另拍摄胸片。前后位相可显示锁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相可观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婴幼儿的锁骨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时在原始X线像上难以明确诊断,可于伤后5~10天再复查拍片,常可呈现有骨痂形成。
外1/3锁骨骨折中,一般可由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0°位X线像做出诊断。有时需拍摄双肩应力X线像,以帮助诊断喙锁韧带是否损伤。拍摄应力X线像时,病人直立位,双腕各悬重物4.54kg(10磅),放松上肢肌肉,拍摄双肩正位像。喙突与锁骨近骨折段距离明显增宽时,说明喙锁韧带损伤。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常规X线像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常需摄断层X线像或行CT检查。
锁骨骨折的检查方法有哪些?锁骨内1/3前后位X线像与纵隔及椎体相重叠,不易显示出骨折。拍摄向头倾斜40°~45°X线像,有助于发现骨折线。X线检查虽较常用,但其误诊率较高,因此在检查时,不能满足于X线正位片未见骨折而诊断为软组织损伤,需仔细检查是否有锁骨内端或对局部骨折征象,以便给予正确的诊断。
、CT检查:
CT检查是目前确定该骨折的最好的辅助检查手段。能清楚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程度,尤其对关节面的骨折优于X线检查。
成人锁骨骨折X线像诊断较为明确,但有时需注意与病理骨折相鉴别。新生儿及在不同年龄的儿童中,锁骨骨折有时需与一些其他病损相鉴别。
1.先天性锁骨假关节:为胚胎发育中锁骨内、外两个骨化中心未能正常融为一体所致。新生儿表现为锁骨中外1/3交界处有假关节活动和包块。多发生在右侧锁骨。随年龄增长,局部畸形加重。应与产伤所致锁骨骨折相鉴别。X线像表现为锁骨中外1/3处假关节形成,两骨折端接近并表现为鳞茎状的团块,不产生临床症状和功能障碍。长期随访对锁骨长度的发育,肩锁、胸锁关节均无影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锁颅发育不全:为家族遗传性膜内成骨发育异常的疾患可累及锁骨、颅面骨以及骨盆、脊柱、手、脚骨的发育,造成相应的畸形。临床表现为锁骨全部或部分缺如。X线像与先天性锁骨假关节不同,骨两端有较大的间隙,骨端逐渐变细。同时伴有颅骨、骨盆环缺失,颌面骨发育小等畸形。
3.锁骨内端骨骺分离:锁骨内端骨骺骨化较晚,闭合最迟。因此幼儿及青少年锁骨内端外伤时,较少发生胸锁关节脱位或骨折,而更易发生骨骺分离。骨骺分离在X线像上表现为胸锁关节脱位的征象。
4.肩锁关节脱位:儿童的锁骨外端骨折在临床上及X线像有时也难与肩锁关节分离相鉴别。必要时需用断层X线像或CT检查。
5.另外,本病易误诊为臂丛神经损伤或肋骨急性骨髓炎。故诊断进应仔细检查局部有无骨擦音、肿胀和压痛反应。若有可疑则行X线检查。
6.还应与颈椎畸形、颈椎外伤半脱位及颈髓肿瘤相鉴别。
术后当天麻醉消失后可以进行主动的手指握拳、伸指、分指锻炼、腕关节的背伸与掌屈锻炼、肘关节的屈伸锻炼。
术后第1天X线检查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后,协助患者做被动肩关节功能锻炼。站位时,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身体向患侧侧屈,做肩前后摆动;身体向患侧侧屈并略向前倾,做肩内外摆动。
术后天起可进行弯腰、悬垂上肢、健侧手托患侧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划圈的钟摆练习。
术后3天嘱患者行患肢前臂屈伸、手掌握拳等练习,每次不少于10min,如肩部肿胀,可予伤科油涂擦及热敷。术后1周内,除训练时间外均需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术后7d以后,做肩关节各方向、各轴位的主动运动。具体如下:
1、肩关节环转运动(即上肢划圈):患者向前弯腰,上臂自然下垂与地面垂直,肩关节做顺时针及逆时针的环转运动
、内旋:患侧手放在背后搭对侧
3、外旋:患侧手横过面部触摸对侧耳朵
4、爬墙法:患者面朝墙壁站立,患肢向前伸直,向上爬行。
术后周内主要采取仰卧位,患侧肩胛区垫4—6cm小气枕使患肩后伸;患侧屈肘90°—°,前臂自然放于胸前,使肩锁关节处于功能位;健侧卧位时头、颈、背部整体轻微侧向健侧,以患者舒适为度。早期康复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必不可少,可从耸肩开始,活动可以刺激机械感受器减轻疼痛,并且对胶原纤维排列及关节软骨都能起到有利作用。结合小范围的肩关节ROM,进行无痛外展、前屈、内旋以及等长收缩练习等。训练总量以不增加肩部的疼痛和炎症为宜,若出现疼痛,及时介入冷疗、止痛药等干预方式,这是康复介入须掌握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术后3-6周可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牵拉训练,如滑轮牵拉、爬墙等训练,同时继续上一阶段的等长收缩训练。需注意,术后1个月内须前臂吊带承托保护,保持肩锁关节处于功能位不负重。
术后6周后,康复训练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可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强度、范围、运动量和持续时间,逐渐恢复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以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肢体功能。
注意事项1.早期一周内,肩关节固定,不能进行肩关节训练。
.应该明白,任何一个关节的康复训练,都是两个目的: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对于锁骨骨折,早期以维持肩、肘、腕关节活动度和肘、腕肌力为主,后期以肩关节肌力恢复为主。
3.强度:应因人而异,是病人情况增加训练内容,但应有最低限制和要求。
4.负重:伤口不疼的情况下,可进行患肢负重训练,负重应循序渐进的增加,直至骨折完全恢复,负重也应与健侧差不多
5.在做运动疗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把康复治疗贯穿到平时的日常活动中。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