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临床上常用的血管炎的自身抗体,但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就是血管炎么?其有何意义?下面为大家进行介绍:
以下内容来自《图表式临床风湿病学》。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项目
说明
定义
是针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蛋白的自身抗体
检测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包括Westernblotting和Dotblotting)、免疫沉淀、酶免疫组化、放射免疫法及流式细胞术等
正常值
阴性
荧光图谱分型
(1)胞浆型(c-ANCA),主要抗原成分为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嗜苯胺蓝颗粒中的29kDa丝氨酸蛋白酶(即蛋白酶3,PR3)
(2)核周型(p-ANCA),抗原成分主要为髓过氧化物酶(MPO)
(3)非典型型ANCA(aANCA),它兼有以上两型的特点,其主要靶抗原目前尚不清楚,也较难与p-ANCA区分
临床意义
(1)c-ANCA与PR3-ANCA均与韦格纳肉芽肿病的关系密切,其中c-ANCA的诊断特异度达90%,如加上PR3-ANCA,则特异度可达95%,其滴度与病情活动一致,常被作为判断药物疗效和病情复发的指标
(2)MPO-ANCA主要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坏死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和过敏性肉芽肿相关,其滴度与病情活动相关,可用于判断预后、病情复发和判断药物疗效
(3)与c-ANCA相比,p-ANCA阳性的患者出现血管炎病变程度较重,并常有多系统受累
(4)下列疾病可出现假阳性:
①感染性疾病:艾滋病,心内膜炎,胰纤维性囊肿(继发感染),病毒性肠炎等
②肿瘤:心房粘液瘤,结肠癌,支气管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③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纤维肌痛综合征,Sweet综合征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