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沙门氏菌又称鸽副伤寒,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哥本哈根变种引起的传染病。是由带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鸽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鸽的特征性症状为关节炎、下痢及运动神经障碍。由于能垂直传播而且发病是慢性的和隐性的,致使该病难以根除,阳性菌比较高,对鸽子危害比较大,是鸽子常见的和重要的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
流行病学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多见于低温阴雨和寒冷季节。病鸽和发病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经蛋和消化道感染传播,但亦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皮肤伤口和交配等途径传染。鸽场人员、饲养用具、各种家禽、野鸟,以及犬、猫、老鼠等其他动物均可能成为本病的机械传播者。鸽子在感染球虫病、鸽I型副黏病毒病等疾病时易引发本病。
临床症状
急性者多见于1-3周龄的乳鸽,慢性者多见于成年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取决于鸽群感染的程度,饲养环境以及是否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潜伏期一般为12-18小时。最急性病例常发生在出壳后数天内,往往不见症状就死亡。患病乳鸽精神呆滞,食欲不振甚至废绝,羽毛蓬松,呆立,头缩,闭眼,呼吸困难。排带白色的稀粪,有时排黄绿色、褐绿色、绿色带泡沫的稀粪,粪中夹杂有被黏液包裹的饲料,发出恶臭,肛门附近羽毛有粪污,迅速消瘦,多在3-7天内死亡。慢性病例有时表现关节型、神经型,引起关节炎、关节肿大,出现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
沙门氏菌拉白色粪便
精神萎靡,消瘦
沙门氏菌感染雄鸽睾丸肿大坏死
腿关节型沙门氏菌
呈大滩带水样粪便
翅关节型沙门氏菌
神经型沙门氏菌-歪头
沙门氏菌拉绿便
病理变化
急性病例可见肝脏肿大,充血,呈古铜色,表面被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肝实质有针尖样的黄白色坏死灶。肺部充血、淤血,严重的会出现肉芽肿病变。肠道有出血性炎症,其中以十二指肠较严重。脾脏肿大,伴有出血或小点坏死灶。心包炎,心包积液;卵黄凝固。慢性病例表现为腹腔积水、输卵管炎及卵巢炎。
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判断。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做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应注意与鸽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等的区别。
1、与新城疫的区别:鸽新城疫以拉绿色稀粪和神经症状为主,发病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使用抗菌药物无明显效果。剖检有腺胃乳头,肌胃和肠道出血等特征性病变。
2、与大肠杆菌的区别:腹泻严重,粪便恶臭,呼吸困难。剖检以肺部和气囊感染为主,病变较严重,肺有肉芽肿结节,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和卵黄性腹膜炎等。
防治方案治疗时立即停止饲喂高蛋白幼鸽饲料,改喂清除饲料,并隔离治疗。
1、使用科汇4号(或科汇7号或科汇3号),连用7天,停用3天,再用3天。
2、沙门氏菌与腺病毒混合感染时,科汇7号+科汇4号合用,连用5天。
3、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科汇10号连用5天。
4、沙门氏菌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时,科汇4号+科汇5号合用,连用5天。
治疗结束后,连用3天肝泰乐+维益肽供鸽自由饮用。
温馨提醒:选用沙门氏菌药物时,为防止长期使用单一药物预防引起耐药菌株出现,应将科汇4号、科汇7号、科汇3号或科汇10号交替使用,避免一直使用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建议交替使用。
小结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例如种蛋带菌,环境和器械不经常消毒还伴随着昼夜温差变化过大、饲料单一、养殖密度过大、舍内通风不良等各种应激因素刺激而造成该病的发生。因此,从本病的防治角度来看,预防大于治疗,预防害了,就从源头上切断了该病的传播,避免了该病的泛滥,不仅减少了生产损失,而且节约了治疗成本。要预防好该病应做到如下几点:
1、鸽场应定期对场地、用具和饮水等用金碘进行消毒。养殖密度不宜过大,舍内应保持通风干燥,减少有毒气体的危害,同时给鸽群以适当的阳光照射。
2、树立正确的防控观念,大多数养殖户往往没有正确的养殖观念,没有把预防放在首要地位,都是等到出现病情了照方抓药,这种做法对于急性传播的疾病来说效果很差,反而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当树立正确的防控观念。总的来说,对于沙门氏菌病的防治要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全面的防控,以达到对该病的控制,从而减少生产损失。
(注:本文系陕西科汇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科汇系列鸽药简介联系我们
-北京好看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